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化脓性汗腺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拚音 HUANONGXINGHANXIANYAN
别名 中医:漏腋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球菌性皮肤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化脓性汗腺炎是一种发于腋窝部的脓肿瘘管。本病见于青年女性,大都发于腋窝,多由金黄色萄葡球菌引起。
中医释名 初起小时,其形如核与"漏腋"类似,如隋·《诸病源候论·漏腋候》说:"腋下常湿,仍臭生疮。"本病主要由于肝脾二脏湿热,加之湿潮多汗,搔破染毒,气滞血凝而成。
西医病因 多由金黄色萄葡球菌引起。局部多汗、浸渍、不洁及外伤是常见的诱因。这些因素使大汗腺导管阻塞,其后发生细菌感染。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本病见于青年女性。此外,本病的好发性别和年龄提示发病可能与青春期、生育期的大汗腺分泌旺盛有关。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肝脾二脏湿热,加之湿潮多汗,搔破染毒,气滞血凝而成。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本病主要发于大汗腺部位,尤以腋下为多见,亦可发于外阴、肛门、乳房下等处,仅属少数。
1.肝脾湿热
证候:初起小硬结,后渐增大,高出皮面红肿疼痛,口干,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析:肝脾湿热蕴结,薰蒸肌肤,气滞血凝,故初起小硬结,后渐增大,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蕴结之证。
2.阴虚邪恋
证候:溃破脓水臭秽,不易收口,有时形成蜂房样瘘管,舌红苔干,脉细数。
辨析:病久阴伤,邪毒留恋。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性别及部位
本病大多见于青年女性。皮损:妇女则主要发生于腋窝,少数发生于乳晕、外阴等大汗腺分布处;男性则发生于腹股沟和肛门周围。
二、皮损特点
皮疹初期时为位于皮下的坚实小结节,结节常单发。数日后结节逐渐增大变软,并出现动感,此时其表面皮肤亦发生肿胀。局部伴有明显的疼痛和触痛,不久即形成瘘管。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溃疡性损害需与皮肤结核鉴别。单纯股沟损害要与放线菌病腹股沟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鉴别,会阴区的少数结节和窦道排除乙状结肠憩室和克隆氏病,通过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可排除其他感染,痤疮和成群黑头出现有助于诊断。
本病易与淋巴结结核、瘰病性皮肤结核、皮肤放线菌病、腹股沟肉芽肿等具有硬结、肉芽肿和窦道的疾病混淆。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必须详细检查患者以除外代谢障碍,饮食控制可减轻肥胖。
抗生素治疔如四环素2g/日,共10日,以后每日0.5g/日,服2周,大部分早期患者有效。对顽固的皮损,同时服用强的松20~30mg5~7日是有帮助的。停止治疗后有复发倾向。浅部X线可以试用,总量为1000~2000R,分2~3次照射。
有脓肿形成的必须切开排脓。
中医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肝脾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g,黄芩15g,栀子10g,车前子(布包)30g,木通6g,滑石12g,柴胡12g,板蓝根3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阴虚邪恋
冶法:滋阴除湿。
方药:滋阴除湿汤加减:当归20g,赤芍20g,生地15g,知母20g,地骨皮30g,黄柏15g,制苍术12g,泽泻15g,白花蛇舌草30g,山楂15g,天冬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初起颠倒洗剂外搽。
2.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用九一丹药条拔毒提脓,脓尽用生肌散收口。
3.形成瘘管用扩创术,或用小升丹药条腐蚀。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口腔溃疡,喝了甘草泻心汤,却牙痛,为哪般?
 肺部不适,或有痛感,或有麻感。。。
 请问:妇人产后痉病用什么方药?
 神仙老中医
 麻黄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请教大家何为“纳呆”?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