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拚音 | CHANGDAOYIJIZONGHEZHENG |
别名 | 中医:腹痛,腹泻,便秘,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难以用解剖异常解释的肠道症状群,即器质性病变已被排除的肠道功能紊乱。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急迫不尽感,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腹胀、肠鸣及失气等,有的粪便中带较多粘液。由于肠道并无炎症,症状虽以结肠为主,有时也涉及小肠,甚至上消化道,因此近年来统称肠道易激综合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1.遗传因素:很多病人从童年开始即有肠道易激综合征,并常有家族史,说明与遗传有关。 2.精神因素:本病症状发作与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关。焦虑、激动、抑郁、恐惧等因素刺激机体,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失调,临床上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失眠、多梦、易怒、头晕、头痛等精神症状,表明本病与情绪改变有关。另Almy等曾证明:情绪激动的谈话可引起结肠张力增加。情绪是加剧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因素,而不是原发因素。 3.胃肠反射:肠道易激综合征病人饭后的胃肠反射较正常人增强,表现为肠壁肌张力增高,蠕动增强。临床表现为饭后急于排便。 4.饮食因素:有些病人可因乳糖酶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冷饮或刺激性食物发作。 5.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障碍:肠道易激综合征便秘患者可能与粪渣在结肠内运行过缓有关。腹泻患者结肠内前列腺素E2增高,可促进结肠粘膜粘液分泌,加上支配结肠的神经调节紊乱;因而肠道易激综合征常有粘液便,且多与腹泻同时存在。 6. 肠道菌群失调:正常人肠道以厌氧菌为主,其中以真杆菌、双歧杆菌、粪杆菌为多。 7.药物:泻药常可引起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其他药物也可引起结肠高度过敏。 8.肠道动力学改变研究表明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有结肠动力学改变。 9.其他:人体内分泌的影响,胃肠激素的变化、微量元素(镉含量过高,锌含量相对过低)的改变、气候变化,以及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感染后遗症等,改变结肠的反应性,可诱发和加重病情。 |
中医病因 | 1.感受寒邪外感寒邪风冷,侵袭于中,或寒冷积滞阻结胃脘,或恣食生冷太过,中阳受伐,均可导滞气机升降失常,阴寒内盛而成本病。 2.寒自内生多由素体阳虚,脾阳不运,脏腑虚而有寒;或因中阳虚馁,寒湿停滞;或因气血不足,脏腑失其温养而致本病。 3.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水谷精华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滞而成本病。 4.气机郁滞忧愁思虑太过;或久坐少动;或外科手术后肠道粘连;或跌打损伤伤及胃肠;或虫积肠道;或肺气不降;均可导滞大肠气机阻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而成为本病。 5.瘀血阻络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久病迁延,病久入络;或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瘀血阻络而成本病。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男女之比约为1:2,患者以20~40岁(平均33岁)的青壮年居多.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本病患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但就诊者约仅其中1/4。国内尚缺乏大数量的流行报告,但亦相当常见,据有关专家统计报告,约占消化门诊病人的1/4。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本病主要由于情志失调,致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利,传导失司。此外,饮食、劳倦、寒湿等因素均可影响病证的加重和发展。本病证候表现在胃肠,但其主要病机在于肝脾气机不调,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早期多属于肝郁脾虚;若夹寒、夹热、夹痰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后期累及肾,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见气滞血瘀等证候。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气滞、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
病理 | 肠道易激综合征除有病理生理上的改变,如肌电和结肠运动等改变,如某些内分泌或其反应性改变(如胆囊收缩素增加结肠收缩,肾上腺髓质性“神经性腹泻”患者活动性增加)和对副交感神经药物之反应性增加外,纤维肠镜可见肠管痉挛,充血激惹性疼痛,粘液分泌可能增加或可有极轻度的充血、水肿,而活体组织检查并无明显的病理病变。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辨证分型: (1)肝郁脾虚: 证候:每因情志佛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脘痞胸闷,急躁易怒,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素体脾虚,复因忧郁恼怒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见脘痞胸闷,急躁易怒;肝木横逆,克伐已虚之脾土则见情志佛郁即腹痛肠鸣泄泻,泻后木气暂时得达则痛减;脾胃虚弱,气机不畅则嗳气少食;舌边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脾虚之征。 (2)寒热夹杂: 证候:腹中作痛或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或夹泡沫,或腹泻与便秘交作,烦闷不欲饮食,脘腹喜按,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久病失治或禀赋差异,导致寒热错杂,寒邪留于肠胃,则腹中作痛,肠鸣腹泻,便下粘腻不畅,甚或夹泡沫;寒热错杂,气机失调,故见腹泻与便秘交作;热邪较甚时可见口干,烦闷不欲饮食,寒邪伤阳,则脘腹喜温喜按,舌红苔腻,脉弦滑为寒热惜杂之征。 (3)肠道津亏: 证候:顽固性便秘3~4日一行,硬结难下,大便为卵石状、羊屎状,部分患者可在左下腹触及条索状包块,少腹疼痛,伴失眠、头痛、烦闷、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弦。 证候分析:过用热药伤津,或肝郁化热灼津,津液亏损,大肠失于濡润,则致顽固性便秘,3~4日一行,硬结难下,且大便为卵石状、羊屎状。宿便不除,停积于肠中则可在左下腹部触及条索状包块,少腹疼痛。郁热上蒸则见失眠、头痛、烦闷,阴伤内热,迫津外出,则手足汗出,舌红少苔或苔燥,脉弦滑均为阴津亏耗之象。 (4)脾胃虚弱: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与刺激性食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上腹部隐隐作痛,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素体脾虚,久病脾胃虚弱,水谷失于纳化,则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进食油腻或刺激性食物后,更加增加已虚之脾胃之负担,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脾胃虚弱,气机失调入则上腹部隐隐作痛;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可见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乃脾胃虚弱之征象。 |
西医诊断标准 | 临床分型1.腹泻型以小肠运动功能紊乱、蠕动过速所致的水泻、稀溏便为主。多无腹痛,常有肠鸣即稀溏便,排便痛快,每日5~6次或超过10次。情绪波动、进餐不适,受凉等诱因明显。过去称之为“神经性腹泻”。本型最为常见。2.便秘型以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之便秘和腹痛为主,粪便干结如粟子或羊粪,便时腹痛,或单表现腹痛;严重者结肠紊乱性腹痛似胀裂、似刀割、似紧缩,精神紧张,或头顶墙壁,大汗淋漓,可伴有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失眠及头痛等。过去称之为“痉挛性便秘”、“痉挛性结肠炎”。本型较腹泻型少见。3.腹泻便秘交替型系由肠道不同部位运动功能紊乱所引起,时有腹泻,时有便秘,无规则的变化。临床上比较少见。4.粘液便型是以结肠或回肠的肠管分泌功能亢进引起的粘液便为主要症状,多伴左下腹痛,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多为糊状便,内中混有数量不等的粘白冻样粘液,有时还可有粘糊之管型排出。本型不多见。即往称之为“粘液性肠炎”。19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3. 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潜血试验阴性。4. 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病人肠运动亢进,甚至痉挛。无明显粘膜异常,活检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一)症状 1.便秘较多见。粪便量少,排便困难,每周1~2次,偶有十余天一次者,因而常使用泻药。有时因肛门括约肌收缩,大便呈铅笔样细条状,这种情况,可见于直肠肿瘤,但更多见于过敏结肠。 2.腹泻每日1次或多次。有的只在早饭后暴发多次排便,其余时间可无腹泻,偶有1日腹泻二十余次者。腹泻不发生在夜间,不会因排便感而觉醒,所以不干扰睡眠,也不发生排便失禁,与器质性病变的腹泻不同。器质性病变的腹泻常使人在睡梦中因紧迫的排便感而觉醒,并可出现大便失禁。肠道易激综合征在腹泻病程中,常可出现一个时期的排便正常或便秘,出现腹泻与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现象。有些病人的肠道功能性疾病是在肠道感染后发生的。 3.大便带有薄层粘液少见情况下有大量粘液或粘液管型排出。 4.腹痛、腹胀常延肠管有不适感。多见于右上腹部。可发展为绞痛,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在排气、排便或灌肠之后缓解。有些食物如浓烈的调味品、酒、粗纤维蔬菜、粗质水果等,可诱发腹痛。 肠道功能性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钝痛可被误诊为胆囊炎,右下腹痛可被诊为阑尾炎。 脾区综合征是肠道功能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因为结肠脾区为锐角,气体不易通过,当大量气体在肠管中积聚时,引起左季肋部和左肩疼痛,排气后即可缓解。 横结肠引起的腹痛可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但排气后可缓解。 5.消化系统其他症状有食管阻塞感,即中医所谓的“梅核气”症状。还可有恶心、灼心、打呃和胀满等。这些症状与胃炎往往难以区分,必须排除胃炎的可能性后,才能确认为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 (二)体征 1.疼痛的部位不很准确,病人只能明确指出疼痛的部位。 2. 沿结肠部位可有广泛性压痛;盲肠可以触及,呈充气肠管样感觉;乙状结肠可以触及粪块或条牵样痉挛的肠管,并有压痛。 3.腹部压痛与器质性病变不同,在持续压迫时疼痛消失。 4.肛门指诊括约肌张力增高,有痛感。 |
体检 | |
电诊断 | 结肠肌电测定正常人结肠肌电活动基础频率在6~9周/分,其间慢波之发生律不到10%,但在IBS患者其慢波发生之节律可高达40%。餐后或注射五肽胃泌素后,正常人肌电活动无变化,而IBS患者其慢波节律虽无改变,但由于肌肉收缩反应增强,致波幅增大。 |
影像诊断 | X线钡灌肠检查可见钡餐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小肠通过迅速,时间显著缩短,结肠肝、脾曲可有多量积气,在便秘型患者,可见结肠袋加深或有局限性痉挛,严重病例可见降结肠以下结肠袋消失,结肠腔变细呈直管样索条征,或变细和轻度扩张交替出现。但从无粘膜破坏、溃疡、固定性狭窄或充盈缺损之征象。 |
实验室诊断 | (一)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除粪便呈水样便,软便或硬块,可有粘液外,无其他异常。(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有痉挛的患者,纤维结肠镜插入时困难;或插镜时可引痉挛、疼痛,或在充气时引起疼痛,肉眼观察粘膜无异常,活检也无异常。粘液便之患者可见某段局部肠腔分泌物多或有较轻度水肿样反光增强,但粘膜无损伤,活检标本也正常。如疑有脾区综合征,可在检查时慢慢注入100~200ml气体,然后迅速将镜拔出,嘱病人坐起,在5~10分钟后即可出现左上腹痛,向左肩放射,这可作为脾区综合征的客观指征。有时医生在直肠中放入气囊,打气后病人出现疼痛,过敏结肠出现腹痛时,气囊的压力比正常人明显降低。(三)结肠动力学检查乙状结肠静止期,在腹泻患者压力下降,在腹痛或便秘患者压力增加,餐后或使用胆碱能药物后,乙状结肠压力超过正常反应。(四)乳糖耐量试验和氢气呼吸实验可排除乳糖酶缺乏。1.乳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和意义用乳糖或蔗糖(也可用其他双糖类)50~100g,溶于400ml水中,于口服前或口服后15、30、60、90和120分钟取血,测血糖,并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的数小时内观察粪便的变化,以发现有无腹泻。服糖后,正常人的血糖升高25mg/100ml或更高,糖尿病人升高更多。如只升高20mg/100ml为可疑,升高不到20mg/100ml,则表示乳糖酶缺乏,但应排除己糖吸收不良。必要时可作葡萄糖-半乳糖耐量实验以行鉴别。2.氢气呼吸实验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氢气量,用以诊断乳糖酶缺乏,是一种无创性、简便易行、敏感性高的检测方法。中国汉族人乳糖酶缺乏者占80%以上。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首先必须除外肠道器质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小肠吸收不良。其次必须除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肠道表现,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道及胰腺疾病、妇科病(尤其是盆腔炎)、血紫质病,以及慢性铅中毒。 以上鉴别可根据各病之特点,各种相应的实验室及器械设备检查予以诊断排除;检查结果阴性,对患者也是精神与心理上的良好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 吸收不良综合征有腹泻,但大便中常有脂肪和未消化食物。 2.血吸虫感染血吸虫疫区病人可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取直肠粘膜找血吸虫卵,或用粪便孵化法和其他方法加以鉴别。 3.与慢性细菌性痢疾相鉴别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粘液质等肠道症状。但慢性细菌性痢疾往往有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从粪便、直肠拭子或内窥镜检查时所取标本进行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必要时可进行诱发实验,即对有痢疾病史或有类似症状者,口服泻剂导泻,然后检查大便常规及粪便培养为阳性者即为痢疾,肠易激综合征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均正常。 4.与慢性结肠炎相鉴别二者均具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及粘液便等肠道症状。肠道易激综合征上述症状虽反复发作,但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而慢性结肠炎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内窥镜检查,慢性结肠炎镜下可见结肠粘膜粗糙,接触易出血,有粘液血性分泌物附着,多发性糜烂、溃疡,或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甚至形成息肉病。组织活检,以粘膜炎性反应为主,同时有糜烂、隐窝脓肿及腺体排列异常和上皮的变化。 X线钡剂灌肠,显示有肠管变窄及缩短改变,粘膜粗乱、肠袋消失和假性息肉等改变。而肠道易激综合征镜下粘膜仅有轻度水肿,但无出血性糜烂及溃疡等改变。粘膜活检正常。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 5.肠肿瘤小肠的良注小肿瘤可发生腹泻和间歇性发作的部分肠梗阻。结肠肿瘤也可以出现类似肠道功能性疾病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直肠癌除腹痛、腹泻外,常伴有里急后重或排便不畅等症,这些症状与肠道易激综合征很相似。特别是对老年人应注意。但结肠癌常伴有便血,后期恶性消耗症状明显。肛指检查、X线钡剂造影检查和内窥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6.与慢性胆道疾患相鉴别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可使胆道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发作性、痉挛性右上腹痛,与肠道易激综合征结肠痉挛疼痛相似,但慢性胆系疾患疼痛多发生在饱餐之后(尤其脂肪餐)。B超、X线胆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7.与乳糖酶缺乏相鉴别乳糖耐量实验可以鉴别。乳糖酶缺乏有先天和后天之分。临床表现为吃乳制品后有严重的腹泻,大便含有大量的泡沫和乳糖、乳酸。食物中去掉牛奶和乳制品,症状即可改善。酸牛奶经乳酸菌将乳糖分解,可供这类病人食用。 8.与胃肠道激素肿瘤相鉴别胃泌素瘤可出现严重的腹泻和顽固的溃疡病,血清胃泌素水平极高,一般治疗无效。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也可引起严重腹泻,血清VIP水平增高。 9.与甲状腺疾病相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出现腹泻。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出现便秘。可作甲状腺、副甲状腺功能检查以进行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症状消失,排便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者。 2.好转: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 |
预后 | 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适当治疗在大部分病例中能收到暂时的效果,其中一部分人可获得持久的缓解。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精神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与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解除情绪因素对治疗很有帮助,要耐心地开导患者放开胸怀,解除忧郁,平息激动感情;要详细地解释病情,指出起病因和良好的预后,以及适当的医疗方法,以解除患者的顾虑,树立康复信心;要富有同情心,循循善诱,耐心体恤病人,搞好医患之间的关系,能获得更多的有关疾病的情况,便于使患者无保留地接受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二)一般处理建立良好的生活、工作制度,适当地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应区别情况进行饮食疗法,如便秘患者和以往喜进“精制”食物之患者,可试用高纤维素食物,尤其便秘患者,多进油脂也可缓解症状;腹泻、肠鸣窜痛的患者,或以往多进“粗食”,者,应改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试治;其他如饮食的冷热、饮食品种、进量多少等患者多能判断自己的耐受情况,但也可由于患者的观念性错误而造成不当的饮食限制和营养不良,需要医师在充分听取患者的介绍之后,对饮食进行评价和指导。对于气候敏感的患者要注意适当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等。(三)西药治疗1.镇静剂(1)安定2.5~5mg,3次/日。(2)鲁米那15~30mg,2~3次/日,餐前服。(3)氯丙嗪15~30mg,3次/日。(4)利眠宁5~10mg,3次/日。(5)安泰乐25mg,3次/日。(6)谷维素10~20mg,3次/日。2. 抗拟郁药(1)阿米脱林(amitriptyline)25~50mg,2~4次/日。(2)盐酸丙脒嗪(tofranil, imipramine,HCI)25~50mg,2~4次/日。3. 止泻药系对症治疗,多使用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药物;在使用的同时应进行病因性治疗及调整周身病理生理。(1)苯乙哌啶(diphenoxylate):2.5~5mg,3次/日,国内多用其与阿托品联合制成的复方苯乙哌啶1~2片,每日3次,其收敛及延缓肠蠕动作用明显。(2)盐酸咯哌丁胺(loperamidiHCI):该药具有钙通道阻滞及抑制乙酰胆碱释放作用。易蒙停(imodium)2mg,每日3次或临时处方,止泻效果迅速而无负作用。(3)钙通道阻滞剂:可阻止钙内流,使钠及水分吸收增加,同时能减弱平滑肌收缩,从而改善腹泻。可用硝苯吡啶10mg,3次/日,餐前20分钟舌下含服。(4)铝乳:有吸附胆盐作用,对因蠕动过快所致胆盐吸收不良性腹泻有效。可用20~30ml,每日2~3次。(5)此外,如收敛剂鞣酸蛋白、保护剂次碳酸铋亦可能有止泻作用。4.抗胆碱能药对解除痉挛性疼痛有效,如果绞痛同时因结肠张力过低所致之便秘,则可能不太适用。(1)普鲁苯辛:15mg,3次/日,口服。(2)阿托品:0.3mg,3次/日,口服。(3)颠茄及莨菪类制剂:也可选用,但作用较弱。抗拟郁药如三甲丙咪嗪(trimipramine)等亦有抗胆碱能作用。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时应注意口干、视物模糊、青光眼加重及尿潴留等副作用。有人认为抗胆碱能药物的解痉作用可能使乙状结肠的刹车(braking)作用失灵而对腹泻不利。便秘者不宜使用抗胆碱能类药物。5.止痛剂一般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均可解除痉挛疼痛,如无效需用时可临时选用。(1)平痛新(nefopam,acupan,bezoxazocine):20~60mg,3次/日,口服。本药对内脏平滑肌绞痛适用。(2)对肠绞痛者选用丙氧芬(prop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等镇痛剂。(3)可待因(codeinc):30mg 临时应用,对IBS患者的腹痛及严重腹泻效果甚佳,必要时可与易蒙停同时用。上述药物均不能长期使用以防成瘾。(4)罂粟碱(papaverine):30mg,每日3次口服也有效,且成瘾性不大。(5)腹痛时给予局部热敷、温水灌肠等也可收到暂时对症的效果。6.大便容量增加剂使用嗜水性扩肠容制剂,增加大便的量和刺激结肠排便,适用于便秘之患者,这类制剂包括半合成纤维素类物质(国外常用的celerac,cologel等)、植物粘液性物质(metamucil,isoqel等),以及过去国内使用的有agarol(内含琼脂及石脂油),其中所含之琼脂也不能被消化而吸收水分增加粪量。琼脂(agar)、洋车前子(psyllium)2~5茶匙/日,对便秘为主的IBS十分有助。魔芋(amorphophalluskonjal)为我国部分地区传统食品,对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有防治作用,其所含葡甘露聚糖(konjalglucomannan)富含植物半纤维素,具有吸水及膨润作用,服用后能刺激肠道的蠕动,被誉为“胃肠道的扫帚”,对便秘有明显疗效。已制成的魔芋精粉,色白无味,可直接冲服或加入多种食品中随意食用。上述药物与高纤维饮食并用效果更好。此外,食品中之果胶和白薯等都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而润便通便,且不导致腹泻的副作用。7.轻泻剂一般不需要使用,但在使用上述方法及药物或服蜂蜜润肠制剂不效之便秘患者,可选用:(1)镁乳(为含氢氧化镁8.1%的乳剂),每次15ml,口服,每日2次。(2)乳果糖(lactulose),15~30ml,每日2~3次,可长期使用,但部分病例用后有胃肠胀气之弊。(3)辛丁酯磺酸钠(dioctylsodiumsulfosucciate)每日50~240mg,1~2周口服1次。(4)部分明显运动障碍者亦可用蓖麻油、番泻叶类刺激性泻剂及矿物油类泻剂(如液体石蜡20~30ml/次),至大便通畅为止。(5)酚酞、双酯酚丁以及蒽醌类(如大黄、番泻叶)有时可引起结肠炎,不宜多用。(6)也可采用其他缓泻剂,但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不规则发生,用量宜小,以免引起腹泻之症状转变。8.其他维生素B1100mg,3次/日,口服,如菌群失调,可用促菌生,每次2.5g,2次/日,连续应用4~6周。此药可能由于其在肠道吸收氧气而间接支持厌氧菌的生长,亦可应用乳酸杆菌片,每次2片,2次/日;或丽珠肠乐胶囊,每次2粒,2~3次/日,口服。 |
中医治疗 | 1.辨证治疗 (1)肝郁脾虚: 治法:拟肝扶脾,调理气机。 方药:痛泻要方加减。方中白术,健脾益气,培补坤元;生白芍,养肝阴,柔肝体,敛肝气,使肝木不至过分克伐脾上:陈皮调理气机,醒脾和胃;防风调达肝气,以应肝木风动之性,升运脾气,全方共凑健脾疏肝,调理气机。 如肝气郁结较甚,兼见两胁胀痛,胃脘阻闷,加柴胡、香附、木香、枳壳疏肝理气,调理气机;如腹痛较甚者,加元胡、川楝子以理气活血止痛,亦可用甘草配白芍缓急止痛;嗳气频繁者,加沉香、白蔻仁理气降逆;泄泻加党参、乌梅、木瓜;如腹满胀痛,大便秘结或欲便不得,加槟榔、枳实、大黄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如气滞日久,腹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点者,加五灵脂、炒蒲黄、丹参、桃仁、元胡以化瘀止痛。 (2)寒热夹杂: 治法:调和肠胃,寒热并用。 方药:乌梅丸加减。方中党参健脾益气,附子、桂枝、川椒、干姜、细辛,温阳散寒暖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当归养血活血;乌梅,酸甘化阴,调和寒热诸药。 如少腹疼痛,胀满恶寒者去黄连,加荔枝核、小茴香;如胃脘灼热、口苦者去川椒、炮姜、附子,加栀子、吴萸;如湿邪内阻,腹满后重者去党参,加厚朴、山楂炭、槟榔、藿香。 (3)肠道津亏: 治法:滋水清肝,润肠通便。 方药:一贯煎加减。方中生地、沙参、麦冬,养阴润燥,养肺阴以助水之上源,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可下润于肠,当归养血润便;枸杞子养阴补肾;川楝子调理肝气。 如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甘草;便秘较甚,加玄参、火麻仁、生首乌;腹满加元胡、白芍。 (4)脾胃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乃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山药、炒扁豆、莲子健脾,滋脾阴;砂仁健脾燥湿;薏苡仁,健脾利湿;陈皮、木香,理气调理脾胃气机。全方共凑健脾益气,调理脾胃之功。 如久泻不止,脾虚下陷者,加升麻、柴胡、黄芪益气升清;肾阳已衰,寒气内盛者,可加肉桂;如黎明泄泻,伴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如腹痛喜按,怯寒便清者,加干姜、肉桂;如脾虚湿盛,加苍术、厚朴、藿香、泽泻。 2.简易方治疗 (1)生姜12片、艾叶9g、大枣6枚,红白糖各15g。水煎服,用于阴寒内盛腹痛。 (2)当归、生姜、红糖各15g。水煎服,治虚寒腹痛。 (3)莪术(醋炒)60g、广木香30g。共为细末,每服1.5~3g,开水冲服,用于气滞腹痛。 (4)莲子肉、山药、薏苡仁、芡实各500g,炒研末,不拘时服,主治脾虚泻泄。 (5)黑芝麻、柏子仁等份,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适量拌和服用。治年老体虚或阴虚之人,肠道失润而至大便秘结。 3. 敷(填)脐疗法 (1)蛇床子、吴茱萸适量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久泻。 (2)胡椒粉填满肚脐,胶布敷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泄泻。 (3)食盐60g炒热,装于布袋内,加少量白酒,熨肚脐周围,治疗虚寒腹痛、腹泻。 4.理疗腹部以热水袋热敷,可减轻肠痉挛引起的腹痛。这种方法能得到较好的顺时效果。腹部按摩,温水淋浴或盆浴、温水游泳、日光浴对本病均有帮助。 |
中药 | 参苓白术丸,6g/次,2次/日,用于脾胃虚弱型的肠道易激综合征。理中丸,1丸/次,2次/日,用于脾胃虚寒型肠道易激综合征。乌梅丸,每次1丸,1日2次,用于寒热错杂型肠道易激综合征。 |
针灸 | 1.针灸泄泻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上下巨虚。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脾胃虚弱加脾俞、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脘痞加公孙;肝郁加肝俞、行间、太冲。2. 耳针取交感、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消化系统)、小肠、大肠、肝、脾。可针刺,也可贴敷。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认为在治疗中应着重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有腹痛腹泻者治以抑肝健脾,解痉止泻,结合西药镇静、解痉剂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亦可加用复方乙胍啶等药物,同时加强心理和精神治疗,鼓励患者进食,往往取得较好疗效。对腹泻严重者可用易蒙停,亦可用四神丸治疗。或用针灸疗法,取穴为脾俞、大肠俞、天枢、足三里等;耳针取大肠、小肠、神门、交感、肝、脾等,以及各种外治法,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1.本病多在思想负担沉重、情绪紧张、焦虑、愤怒、抑郁、恐惧等因素时发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精神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对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虾、蟹、牛奶、花生等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冰冻、生冷食物及烟酒要禁忌。同时避免泻药及理化因素对肠道刺激,饮食定量,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适当参加文体活动,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4.本病肠道功能敏感,腹泻便秘有时无规律的发生。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估计反应的效果,宜药量渐渐增加稳妥治疗,切勿猛然大量用药,以免不能耐受,更促使肠道功能紊乱。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