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食管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esophagitis
拚音 SHIGUANYAN
别名 中医:吞酸,吐酸,胸痹,噎食,噎膈,吐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消化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食管炎是指食管粘膜发生炎症而引起的临床症候。如食管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烧灼痛,反胃、吐酸、恶心、呕吐、吞咽障碍,甚至吐血等。本病经常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其病因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到食管或由化学药品或毒物对食管粘膜的腐蚀破坏作用而形成粘膜炎症。长期反复不愈的食管炎可致食管瘢痕形成、食管狭窄或裂孔疝,甚至发生慢性局限性穿透性溃疡。反之,食管裂孔疝也可导致返流性食管炎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多见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全,食管下端胃粘膜异位症,原发性LES松弛症和硬皮病性LES破坏。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滑动型裂孔疝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使正常的食管胃交接锐角(HIS角)变为钝角。LES的防止反流机制被破坏,故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而食管炎又可导致食管纵肌的收缩,从而牵引食管,形成牵引性食管裂孔疝。因此,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是互为因果的。3.食管、贲门及胃手术后可导致解剖和功能性的LES失调,或导致胆汁反流,均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4. 胃内压增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窦炎等引起胃酸增高,幽门梗阻及胃窦痉挛,易于使胃酸反流,发生本病。5. 其他腹内压增高,降低LES的张力并使胃排空减慢,易于发生胃内容反流。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食管属于胃的范畴,食管是胃腑受纳饮食之关,胃腑是食管吞咽食糜存留处,两者相互连接,彼此影响,不可分割。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有不同之处,共同完成受纳、消化、吸收和输布的功能。中医认为脾主升、司受纳、脾气健升、胃气和降,此属生理之常。脾失健运、胃不和降,此属病理之变。由此可见,食管疾病之病位在食管,而病理机理在脾胃,病因有三。一是,由于情志不畅,忧郁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以胃气上逆;二是由于肝郁化火,火灼胃阴,胃火上炎,以致胃气不降;三是由饮食不节,遇食辛辣酸性刺激食物,过度吸烟饮酒或服用腐蚀破坏的毒品或药物。损伤脾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因而胃气上逆,不论是哪种病因均可导致胃气上逆、升降失司的共同病机,从而产生反胃烧心、返酸呃逆、胸膈阻闷之证候。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不畅,是食管炎发病机理的关键。若气机阻逆郁结日久,则可发生噎食(即饮食噎阻不下、停于食管)和嗝症(即食到膈间不得下行,心下隔阻),正如《证治汇补》所云:“吞酸虽小疾,然可暂可久,久而不愈,为噎嗝反胃之渐”。说明吞酸反胃之病,食管反流时间日久,可引起噎食和嗝症。
病理 食管炎的炎症,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炎症,但以后者为最多见。病理变化轻重不一,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食管下端。肉眼观察所见为食管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脆弱而易于出血或可见浅表性溃疡。组织学所见为固有膜、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均可见弥漫性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有时有中性颗粒细胞等炎性细胞。随着病理变化的进展,慢性食管炎粘膜糜烂后,可出现程度轻重不等的纤维化,使食管壁增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显微镜下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突延伸至上皮的表面层,并有血管增生,固有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由于LES功能受损,胃酸-蛋白酶反流,损伤了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而代之以柱状上皮,因此作为胃、食管反流性炎症的组织学诊断依据。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厚变化较之慢性炎性细胞浸润显得更为重要。(七)病理诊断反流食管炎时,内窥镜肉眼可见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粘膜发脆易于出血,甚至可见上皮剥脱、糜烂、溃疡或炎性白斑。慢性重度病例,则可发现食管挛缩、食管狭窄或局限性穿透性溃疡,有时可出现数种病变并存。病理活检标本除有皮表性炎症改变外,可见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其厚变达到粘膜总厚度的50%以上;基底层乳突延伸几达粘膜表面,并伴有血管增生。粘膜或其固有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病例则可见粘膜上皮的基层破坏,形成弥漫或大的溃疡,有时可以见到柱状上皮细胞的修复。在有食管狭窄的患者,食管粘膜下或肌层可见疤痕形成。有时可见鳞状上皮为化生上皮所代替,后者在形态上类似吸收性肠上皮细胞,有大量的腺体存在,有人认为这样的组织异常,是明显胃食管反流的结果。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胸脘或胸膈灼感或灼痛,食不下咽,膈塞不通等是反流性食管炎之主症,病初而轻者,可能只有灼感,病久而重者,则诉烧心灼痛,此均系由于胃中痰湿之邪上逆食管。食不下咽,阻于胸膈,称之为噎;食停膈间,心下阻满,称之为嗝,噎轻而嗝重,其证病在胃脘之气。正如《灵枢·四时气》所云:“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胃气不降,气结脘胸,阻膈饮食,不能顺下,不通则痛,故灼痛、烧心、反酸等症。(2)本病初起,先觉食道梗阻,胸胁痞满,烧心反酸,然后发生气噎,为痰气郁结,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吞咽困难,谷食难下,水饮不入,或有吐血便血、大便燥结,此为气郁化热、热灼伤阴,多属中期。若见形体消瘦、肌肤枯燥、滴水难下、神疲气短,则为阴损及阳、气阴两伤或脾肾阳虚,多属后期。中医辨证可分为以下类型:(1)胃失和降:主证:胸胁灼痛,胃脘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常吐涎沫,大使不畅,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弦滑。(2)肝气犯胃:主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灼痛,烦闷不舒,舌边红,苔薄腻,脉弦滑。(3)胃阴不足:主证:胸胁灼痛,干噎呕吐,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食嘏产能下,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无力。(4)脾胃虚寒:主证:胸膈或胃脘隐隐作痛,或有灼感,宿食不化,吐后则舒,反胃吐酸,精神疲惫,面色不华,大便稀清,舌淡黄薄,脉沉缓无力。
西医诊断标准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及有胃食管反流(GER)样症状者相当常见,其中一部分为反流性食管炎。北京协和医院报告1986全年经内窥镜检查的病人中,反流性食管炎占5.6%,一般GERD症状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若症状不典型者,必须符合下列第一条或第二条标准,或第一条标准加第三条标准中的至少一次才能做出诊断。1.临床症状①反酸和食物反流,或②烧心、胸痛或反流所致的呼吸系统症状。2.内镜检查发现反流性食管炎。3.有胃食管反流的客观证据或下列检查之一证明有其病理生理基础①钡餐检查显示GER或食管下端括约肌清除延迟,可伴有食管裂疝。②静止状态下同位素检查GER反流指数>2.26(M+2SD)。③24小时食管pH监测发现pH<4的时间>4%。④食管压力测定显示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1.33kPa (10mmHg)],或一过性食管下端括约松弛,可能为松弛时间延长(>8秒)或其上方5cm处食管蠕动幅度降低[3.33kPa(25mmHg)〕。⑤食管灌酸引起胸痛。应用此诊断标准进行了实际的临床观察,并作出了评价。。钡餐检查偶尔有帮助。24小时pH监测可提供胃酸反流的类型、时间及其程度。在14例有胸痛病人中,57%显示食管内酸过多。食管测压试验有点49.3%的病人呈现GERD阳性结果。灌酸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42.3%。总的认为:(1)确诊GERD要有GER的客观证据:(2)目前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均不够敏感,因此有必要联合应用各种方法;(3)GERD可有胸痛而酷似心绞痛,故需排除冠心病; (4)如果抗酸药或促动力药能减轻症状,则有助于诊断。腐蚀性食管炎亦属食管炎的范畴,有明确的食管损伤病史。一般疼痛为主要症状,食入后即感口、咽、食道及胃粘膜烧伤引起剧烈灼痛,可呕吐血性液体,吞咽疼痛及困难。口腔粘膜的伤有助于此病的诊断。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本病初起,可不出现症状,但有明显胃食管明显反流者常出现自觉症状。开始时可很轻微,而未及时就诊,常在症状出现一年后始被确诊。按照临床症状出现的时期及频率依次叙述如下。
1.烧心感为最早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在剑突区感到烧灼样不适,并向胸骨上切迹肩肿部或颈部放散。在餐后一小时,躺卧或增高腹内压时出现,严重者可使患者于夜间醒来,口服抗酸剂后迅速缓解。但一部分长期有反流症状病人亦可伴有挤压性疼痛,与体位或进食无关,抗酸剂不能使之缓解,进酸性或热液体时,则反使疼痛加重。
但烧心亦可在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或心、胆囊及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出现,确诊仍有赖于其他客观检查。
2.反酸为酸性或苦味液体反流到口腔,偶尔有食物从胃反流到口内。如严重者在夜间出现反酸,可将液体或食物吸入肺内,引起阵发性咳嗽、呼吸因难及非季节性哮喘等。有人报告在6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有4例患者有吸入性肺炎病史。
3. 咽下困难初期多因炎症性咽下轻度疼痛和阻塞,有不顺的感觉,进则食管痉挛,多有间歇性咽下梗阻,后期食管狭窄则咽下困难,甚至进食后不能咽下的间断反吐现象。严重病例可呈间歇性咽下困难,伴有咽下疼痛。此时不一定有食管狭窄,可能为食管远端的运动功能障碍。继发食管痉挛所致。有人报告20%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初诊时为食管狭窄,而无胃食管反流病史。慢性患者由于持续的咽下困难,饮食减少,摄取营养不足,体重明显下降。
4.出血严重的活动性炎症,由于粘膜糜烂出血,可出现大便潜血阳性或吐出物带血,或引起轻度缺铁性贫血。服用抑酸类药物或饮酒后,出血更重。
5.Delahuntg 综合征即发生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等综合征。这是由于胃食管的经常性反流对咽部和声带产生损伤性炎症,引起咽部灼酸辣感觉。还可并发Zenker 憩室和“唇烧灼”综合征,即发生口腔粘膜糜烂和舌、唇、口腔的烧灼感。
反流性食管炎出现症状的轻重与反流量,伴发裂孔疝的大小及内窥镜所见的组织病变程度均无明显的正相关。而与反流物质和食管粘膜接触时间有密切关系,症状严重者常是在反流时食管pH在4.0 以下,而且酸清除时间有明显延长。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一)胃食管同位素扫描此试验可直接发现反流,并有定量意义。病人侧卧,服放射性标记物,做增加腹内压动作,在胃食管扫描,如果食管内有放射性闪烁存在,则标志有胃食管反流。也可口服99锝标记的水,进行食管通过的定量测定,在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的通过迟延现象,有人认为它比测定食管压力更有诊断意义。扫描法简单迅速,敏感性高,不需插管,也不需特别仪器,在一般同位素室可以完成。(二)X线食管钡餐检查是任何食管疾病必须进行的常规检查,但在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常不出现异常,阳性率不超过50%。在有典型症状者,也仅有70%在X线上出现反流现象。在透视检查下,应用各种方法,如深呼吸、咳嗽、抬腿等,以增加腹内压时,可见食管扩张、收缩或胃向食管方向反流现象。如果一旦发现反流现象,需注意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在严重食管炎病例,如病变侵及较深层,可发现食管狭窄、食管裂孔疝、食管运动障碍及粘膜损害等。也应进行上消化道的X线检查,以排除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疾病引起胃灼热的可能。
实验室诊断 (一)食管压力测定一般用水充盈的连续滴注的导管插入胃腔内,测定压力,以0.5~1cm/分的速度将插管向食管方向抽出,当胃管放入胃内,先测定胃腔压力,然后将插管抽至食管下端时,可感到压力突然上升,正常人静态时LES压则为2.66kPa(20.6+1.4mmHg)以上,一般在1.47~2. 0kPa(11~15mmHg),如其静止时LES的压力低于1.33kPa(10mmHg)或LES/胃内压:1时(正常人>1),则提示LES功能不全或有胃食管反流存在。慢性反流者,LES压力常低于0.8kPa(6.0mmHg)。但也有报告慢性反流病人的LES压力可在1.33~2.67kPa (10~20mmHg)的正常范围内。有人认为一次测定可能是正常,如反复测定则可发现有反流者常低于正常并应注意是否由于机械性原因所造成的反流。食管测压可计算LES压力与胃压力比值,正常LES压力能适应胃或腹部压力改变,从而保持正性胃食管压力梯度,阻止反流。(二)食管pH 测定 为较敏感的半定量方法,可直接发现反流及其与症状的关系。在LES上4~5cm 处放置小的pH电极,以测定食管内pH。滴注0.1N 盐酸300ml到胃内,在滴注前后作增加腹内压动作,在滴注后15分钟食管pH降到4.O以下,即为阳性(正常食管内pH5~6.8)。最近测定24小时或过夜的食管pH,用较长时间观察,对研究及临床更有意义。(三)酸滴注试验试验:此试验可以决定胸部症状是否由食管疾病引起,患者取坐位,放置鼻胃管,自前鼻孔起插入30cm以每分钟10~12ml速度滴注生理盐水15分钟,0.1N 盐酸30分钟,如在滴酸时患者诉有烧心感或胸骨后疼痛,再滴注生理盐水时缓解,则为阳性试验。大多数未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在酸滴注早期(最初15分钟都有胸骨下疼痛,而心源性或原因不明的胸痛者,则在试验后期始发生胸痛,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在胃炎时因酸刺激了胃粘膜可为阳性,在有出血或狭窄时可为阴性。在无食管炎的粘膜敏感者也可阳性。而且此试验需要插管,试验结果由本人主诉决定,缺乏明确客观证据。尽管如此,酸滴注试验对确定食管镜检粘膜正常的病人的胸痛特征和估计疗效,仍有一定价值。(四)酸清除试验方法为口服15ml 0.1N 盐酸后,每30分钟吞咽唾液一次,以便将食管内盐酸清除掉,正常人吞咽少于4次,食管pH即恢复到4.0以上,如需要10次以上, pH才能恢复到4.0即为阳性结果,其意义同食管pH测定。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常合并存在。在临床上,两者均可出现反流症状,如烧心感、反酸、咽下困难及出现等,也均可因腹内或胃内压增高而加重症状;但由于食管炎是原的的LES压力降低所致,故其症状仅限于胃食管反流现象。而食管裂口孔疝是由于膈食管裂孔处解剖异常,不但影响食管,也侵及附近神经,甚至影响心肺功能。故其反流症状较重,胸骨后可出明显疼痛,也可出现咽部异物感和阵发性心律不齐。而在诊断上,食管裂孔疝主要依据X线所见,不需要其他检查。对疑有裂孔疝者,透视检查须采取多种方法。如体位转移、抬腿腹部加压及头低足高等方法。特别在吸气时,可见到腹部食管及贲门疝滑入胸腔。在内窥镜检查亦有时发现疝囊腔。二病鉴别如下。A.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机理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引致的LES关闭不全,临床症状仅有反流现象诊断方法有酸滴注食管压力及pH测定B.食管裂孔疝 发生机理主要为膈食管裂孔解剖异常,但可继发于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除反流症状外还有压迫神经、影响心肺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X线食管钡餐透视,其次内窥镜检查.2.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需与食管炎鉴别,前者最典型的病人是先有干呕或呕吐正常胃内容物一次或多次,随后呕吐新鲜血,与食管炎不同的是无显著的上腹痛,而以出血为主要特征。诊断主要靠内窥镜检查。由于浅表的撕裂病损在出血后48~72小时内多数已愈合,因此应及时作内窥镜检查。镜下可见粘膜和粘膜下有纵行线形裂伤。大多为单个裂伤,一般长3~20cm,宽2~3mm。病变呈梭形或梨形,尖端指向胃,基底平整,复盖血液或黄色苔状物,边缘锐利,周围粘膜稍肿胀。当内窥镜检查在出血一周左右进行时,有的沿可见愈合的撕裂伤,呈现为线形灰白色的疤痕,有红色的边缘,发生撕裂的部位多位于胃食管连接处及其远端的胃和近端食管。X线诊断对此病的诊断较困难,只在少数情况下造影剂残留在胃或食管壁内而疑及本症。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也可出现如反流性食管炎样的食物反流,吞咽困难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但本症多见于20~40岁的年青患者,发病常与情绪波动及冷饮有关。X线钡餐检查,可见鸟嘴状及钡液平面等特征性改变。食管压力测定可观察到食管下段2/3无蠕动,吞咽时LES压力比静止压升高1.33kPa(10mmHg),并松驰不完全。必要时可做内窥镜以排除其他疾病。4. 弥漫性食管痉孪也可伴有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是一种食管下段2/3无蠕动而有强烈收缩的疾病,一般不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食管钡餐检查可见“螺旋状食管”,即食管收缩时食管外观呈锯齿状。食管测压试验可观察到反复非蠕动性高幅度持久的食管收缩。5. 食管癌,以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典型症状,出现烧心和反酸的症状较少,但若由于癌瘤的糜烂及溃疡形成或伴有食管炎症,亦可见胸骨后灼痛,一般进行食管X线钡餐检查或食管镜检查,不难与反流性食管炎作出鉴别。
中医类证鉴别 本病证候要和悬饮胸痛、胸痹心痛、梅咳气、癌症噎嗝相鉴别,重在辨别疼痛的性质,部位及其伴随症状。一般而言,悬饮胸痛,多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痛而不灼,和饮食无关,多伴有咳嗽、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或咳嗽、咯痰等症候。胸痹心痛,多为胸中闪痛,甚则痛彻背部,短气喘息,静而不安,病位在心,也不灼热。梅核气虽有咽下阻塞或困难感觉。但物阻咽中,吞之不下,吐之不出,初无灼感,久无疼痛,食不妨碍。癌症噎嗝和本病相似。吞咽梗塞不顺,梗阻食入即吐,病初难于鉴别,需要结合内窥镜和X线钡餐检查。但食管炎多属气逆不降,病在胃脘气分,则癌症噎嗝则系气、痰、血、热、毒相互郁结,病初即可见津亏,血耗、阴损失阳之症候。反流性食管炎虽亦有噎嗝,治疗多以降逆和胃为主兼以制酸,止痛、消炎、清热之药配合使用。癌症噎嗝治疗多以开郁理气、滋阴润燥为主,并结合病情运用化痰、清热、解毒、行瘀、破结和抗癌之药。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食管炎患者总的预后是好的,只要除外癌性病变。本病并非凶险大症,及时诊断治疗,药证相合,多能获愈。但若失治或治疗不当,或年老体弱,病程漫长,或合并症多者就殊异。如感染性食管炎,处理不当,后期可引起食管粘膜溃疡、糜烂,以致瘢痕挛缩而引起食管狭窄、梗阻,甚至长期慢性出血。患者饮食减少,可引起营养不良及贫血,往往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并发症 1.食管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常见于成年男性。主要表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和高位上腹部疼痛,常在吞咽后几分钟或半小时后发生,服抗酸剂可缓解。2.Barrett综合征长期慢性食管炎,可引起下段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由胃粘膜柱状上皮所替代,较易发生癌变。3.食管狭窄和出血长期食管炎症由于疤痕形成而致食管狭窄,表现为吞咽困难、反胃和胸骨后疼痛,狭窄多发生于食管下段。由于狭窄上段食管的腔内高压,偶见因空气穿入食管壁而并发食管气囊肿。由于食管炎症而损伤血管,可引起长期小量出血。4.肺部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由于反流的胃液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引起慢性咽炎、声带炎和气管炎,甚至吸入性肺炎
西医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需要综合治疗,全面调养,从多途径进行调节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兹分述如下:1.减低胃内或腹内压力(1)肥胖病人宜减轻体重,进行减肥降脂治疗,不能暴饮暴食。(2)不宜穿着大紧的内衣,避免大便时过度用力、经常弯腰及重体力劳动。(3)抬高床头以减少夜间反流。在睡眠时,将病人头侧的床脚用木块抬高15~20cm,这比高枕头好。(4)防止恶心呕吐的发生,禁食不能耐受的食物,以免诱发恶心和疼痛。2.中和或减少胃酸分泌(1)避免增加胃酸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及辛辣刺激等食品,或采取少量多餐,进食易消化的食物。(2)应用抗酸药物:以治疗烧心和灼痛等症状,对轻中型病例服抗酸剂后,症状完全可以控制。重症病例需较长期服药,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等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反流物的酸度。亦用消胆胺150mg饭后及睡前各服一次,以减轻反流中的胆酸对食管粘膜的破坏作用。(3)藻朊酸(alginicacid)泡沫剂:为粘着性泡沫状物质,能漂于胃内容表面,形成物理性屏障,阻碍胃内容物进入食管,与抗酸剂合用尤好。可能是通过增加LES阻力或增加胃泌素的分泌。用氢氧化铝凝胶10~30ml及氧化膜0.2g或用次炭酸铋0.5~1g溶于水中慢慢咽下,可以降低反流物的酸度,保护食管粘膜和避免胃酸的刺激。3.避免降低LES压力的因素(1)减少脂肪的摄取,脂肪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而降低LES的压力。(2)巧克力含有大量黄嘌呤,它是细胞内二磷酸酯酶的强烈抑制剂,可增加LES平滑肌受体的环磷酸腺苷浓度,而降低它的压力。(3)吸烟。由手尼古丁作用,减低静态时LES压力,大量饮酒亦可降低LES静态时压力。可降低LES压力的因素如下:胰泌素、缩胆囊素、胰高血糖素、前列腺E1、E2、A2、β肾上腺素能制剂(异丙肾上腺素)、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酚妥拉明)、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喘定、胃内酸、咖啡、脂肪餐、巧克力、吸烟、酒.4.增加胃、食物连接区的阻力(1)乌拉坦碱(berhanechol)为拟胆碱药物,可增加LES压力,加速食管及胃的排空,能显著减轻烧心感,但有增加胃分泌作用,剂量为每次25mg,一日三次。(2)胃复安(灭吐灵,metochlopramide)可增加LES收缩,加速食管及胃的排空。口服比静注有效,大剂量更有效,应用10mg,仅轻度增加LES压力,如用15~20mg可持久的增压。临床应防止药物的副作用,此药可能发生锥体外神经系统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老年患者使用宜慎重。5.外科治疗症状较重、LES压力很低,内科治疗无效时,或者食管有溃疡狭窄、出血,经常出现吸入性肺炎者需要手术治疗。术式为胃底前折术,系将食管远端移于膈下,将胃底自后向前包绕于食管,并加以固定。由于食管胃连接部移于膈下,增加了腹内压力对LES的外来压迫,还有经腹胃固定术及经胸修补术等。
中医治疗 1.辨证施治:(1)胃失和降:治则:和胃降逆。处方:旋复代赭汤加减。旋复花12g、代赭石30g、党参12g、清半夏12g、甘草12g、大枣4枚、茯苓15g、白术12g。阐述:此方为和胃降逆的主方,方中重用旋复花、代赭石以治胃气上逆,减少反流;党参、白术、茯苓、大枣、甘草等健脾益气、宽中止痛。清半夏祛痰降逆,和胃止呕。若反酸明显者加锻瓦楞、乌贼骨等;若消炎止痛加延胡索、杭白芍银花黄芩板兰根等。(2)肝气犯胃: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处方:四七汤加减。苏梗10g、陈皮12g、清半夏10g、茯苓15g、柴胡12g、木香10g、香附15g。阐述:肝气郁结,必克脾土,导致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治以四七汤加减,正是对证之药。药证相应,疗效则显。方中苏梗、柴胡、香附疏肝理气;陈皮、木香调和胃气;半夏、茯苓、竹茹和胃止呕。如心烦口苦加黄连龙胆草;便秘大黄枳实等。(3)胃阴不足:治则:滋阴养胃。处方:麦门冬汤加减。麦冬15g、天冬12g、石斛10g、花粉12g、玉竹10g、甘草6g、清半夏9g、竹茹12g、生地15g、元参15g、陈皮129、郁金12g。阐述:肝郁气结为时日久,必耗损胃阴,虚热内生,这可能正处于反流性食道炎的发作阶段。治疗宜滋阴润燥、生津和胃,方中麦冬、天冬、石斛、花粉、玉竹、生地、元参生津润燥、和胃养阴;半夏、竹茹降逆止呕;陈皮、郁金理气解郁。如热象明显者加黄连、银花,胸骨后疼痛加重者加灵脂、延胡索等。(4)脾胃虚寒:治则:温中健脾、和胃降逆。处方、四君子汤加减。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陈皮12g、清半夏9g、吴茱萸6g、砂仁9g、旋复花12g、代赭石24g、木香6g、甘草6g。阐述:本病迁延日久,郁结耗气,阴损及阳,终致气虚阳亏,形成脾胃虚寒之证。治疗宜腱脾和胃、益气温阳,佐以降逆和胃。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吴茱萸温中和胃;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若久病肾阳亏损者,可加附子肉桂。此方运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久病体虚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脾胃虚寒,因此临床治疗上必须抓住病机关键,在辨证基础上着重调理脾胃、疏肝解郁,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在抑制胃内容物反流方面,着重应用旋复花、代赭石,后者剂量可用到30~40g服,并配以、竹茹、清半夏、干姜,抑制胃酸方面,可重用煅瓦楞、海螵蛸白芨等;消炎止痛方面可用大青叶、金银花威灵仙、延胡索、川栋子等;脾胃气虚方面可用党参,白术、黄芪可用到30~40g;肝气郁滞方面可用柴胡、郁金、白芍、枳壳等。诸药合用能起到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抑制胃气上逆和减少胃酸反流等作用。若同时伴用西药酸剂及胃复安等,则疗效更佳。2.成药及简易方:(1)山楂内消丸:山楂1000g、焦六曲麦芽各150g,连翘、枳壳各60g,研为细末,另加蔗糖600g,加水270ml后与炼蜜为丸,每次服6~9g,每日二次,用于本病有吞咽障碍、胸闷灼痛、饮食难下者。(2)五汁安中饮:由五汁饮化裁而来。韭汁1份、牛乳6份、生姜汁1份、梨汁3份、汁3份,混匀后煮沸,然后温服。每天三次,每次20ml,或慢慢频服。(3)食道丸经验方:沙参,麦冬、甘草、桔梗、金银花、连翘各100g,胖大海50g,研成细粉,蜜调分成150丸,每次1~2丸,每天三次。用于本病有吞咽疼痛或梗阻感者。(4)降气消痰方:全瓜蒌、红藤各15g,法半夏、莱菔子、枸杞子各12g,黄连5g,降香苏子各10g,代赭石30g,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痰热较明显的患者。(5)瓜蒌在白半夏汤:瓜蒌实10g、薤白12g、半夏6g,水煎服,每日一剂,适用于反酸、烧心、恶心呕吐较明显者。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药综合治疗食管炎为一种较长期的慢性病,有时单纯用西药抗酸、消炎和抑制反流虽一时症状都可以缓解,但一旦停药则又可复发。食管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呕吐等重又再现。为此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将辨病和辨证结合,整体与局部兼治,往往收到较好疗效。食管炎虽然病变部位在食管,但其病因病机多和胃部病变结合在一起,因此治疗必须兼顾脾胃和肝胆。一般发病早中期,病情较轻,LES调节紊乱不重,食管排空能力尚存,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可以使病情缓解,甚至获得临床痊愈。若反流性食管炎出现恶性循环,或并发食管裂孔疝,或炎症侵及食管壁肌层时,导致食管运动严重障碍,反流机制损害更为明显,炎症长期持续存在,则单用中药可能效果较差,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一方面应用中医中药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抑制胃内容物反流。另一方面可配伍应用西药,以消除炎症和H2受体阻滞,如甲氰咪呱之类。在病情较重,内科治疗无效时,亦应考虑手术治疗。
护理 饮食调护本病初起,可少量服用蜂蜜水、橄榄油或麻油,以保护食道粘膜,又可润肠通便。平时可用薤白30g、苡米60g煮烂熟透,频频喝下。若有口干,便结明显者,可用梨汁、藕汁频饮;若有吐、便血者,可用鲜茅根、鲜藕各100g煮汁,频频饮下;若有胃阴不足,虚热内生者,可用猎肚一个、蒲公英60g、生地60g、麦冬二两,加水煮烂熟,再加少许作料,单吃猪肚,饮汤;若有脾胃虚寒者,可用于姜6g、胡椒10粒、山药粉30g,共研末。每次6g,每天2~3次,用开水冲服。
康复
预防 食管炎的预防,应该避免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减弱的有关因素,即减低胃内或腹内的压力。1.肥胖病人需要减轻体重,因为肥胖后腹内压力明显增大,特别在仰卧时尤甚。2.避免增加腹内压力的活动,如大便时过度用力,不要穿太紧的内衣裤。3.将床头提高10~20cm,以减少夜间食物返流。4.要戒烟,因吸烟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龈出血
 睑弦赤烂
 第四节 类惊概要
 除疸丸(《感证辑要》卷四。)
 请教孕妇气血有些亏,该如何补
 山栀子三百十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