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
拚音 | LIANHEMIANYIQUEXI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免疫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联合免疫缺陷乃指兼有抗体与细胞免疫缺陷,临床上兼有抗体缺陷和细胞免疫缺陷表现的病人不一定同时存在T、B细胞缺损。这是由于T辅助细胞的缺陷必然影响B细胞产生抗体的功能,因而多少具有联合免疫缺陷的性质。其临床特征为:①真菌、病毒或卡氏肺孢子虫等低毒性或条件性感染因子所致的反覆感染。②不能产生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③生长迟缓、寿命短、消瘦和腹泻。④输鲜血、血浆或同种异型骨髓后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GVH)反应。⑤接种活病毒或卡介苗后引起致死性反应。⑥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l)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lD:通过胎盘的母亲免疫活性细胞或输注了含有HLA抗原不一致的淋巴细胞的血制品,都可发生GVH反应,而出现GVH 病。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类型有以下5种: 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ency,简称SClD)是以各种获得性免疫功能都明显丧失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若不移植免疫活性组织以重建免疫,或无菌隔离,患者将均在1岁以内夭折。 (l)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lD:患儿在生后最初数月内就频繁发生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腹泻和皮肤感染。接着出现消瘦、生长停滞,以及白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虫或巨细胞病毒等条件性感染或在接种活疫苗后出现的全身性合并症。患儿常因不易确诊或缺乏有效疗法而死亡。这类患儿缺乏排斥非已组织的能力,处于移植物抗宿主(GVH)高危状态。 (2)X-连锁隐性遗传SClD:临床表现、免疫检查所见以及病理改变均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相似,但在这类SClD病人及其家系中尚未发现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者。 2、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简称ADA)缺陷:ADA存在于红细胞、淋巴细胞、羊水细胞及肝、肾、肺等脏器组织中,但以淋巴样组织和淋巴细胞中的酶活性最高,T细胞内的含量更高于B细胞。近年来已证实有些SClD与ADA缺乏相关,当ADA缺陷时脱氧腺甘(deoxyadenosine)和它的三磷酸盐将大量堆积,从而抑制DNA合成, 对淋巴细胞呈毒性作用。不少病人的淋巴细胞于生后就明显低下,T、B细胞功能缺陷;也有的病人淋巴细胞波动于正常与低下之间,到6周龄以后,甚至到2岁后才起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病人的胸腺中能见到一些哈氏小体。此外,多数病人尚可出现骨骼系统的发育异常,表现为肋骨前端凹陷外翻、脊椎扁平、长骨干骺端不整齐、骨盆畸形等。本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于位于22号染色体上的ADA编码基因丢失或基因内部点突变导致ADA缺陷。 3、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简称PNP或NP)缺陷PNP是嘌呤分解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缺乏PNP可导致去氧三磷酸鸟苷(dGTP)堆积而抑制细胞增殖,特别是T细胞尤为敏感,其损害较B细胞严重。Nezelof综合征(T细胞明显减少,功能缺陷,血清 Ig不低,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抗体生成的缺陷)常缺乏PNP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些叫PNP缺乏患者到了婴儿晚期才出现活疫苗接种后的全身性致死性合并症,输血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GVH)反应等细胞免疫严重缺陷的表现。病人常有反覆或慢性腹泻,易患重症水痘和进行性牛痘,没有特征性的骨骼异常。除反覆感染外,血和尿中的尿酸含量明显减少是发现本病的重要线索。血清Ig水平不低,抗体生成可能受影响。 4、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缺陷:表现为婴儿腹泻、生长停滞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综合征。是由于HLA-D区基因不能转录,导致细胞表面缺乏MHC Ⅱ类分子,特别是CD4阳性的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受损,引起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和辅助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低下,血清Ig减少。循环淋巴细胞数正常。 5、网状组织发育不全(reticular dysgenesis)病人血清中各类Ig都非常低,淋巴细胞对丝裂原的刺激无反应,胸腺重量低于Ig,无哈氏小体,没有或偶见胸腺细胞。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l)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lD:免疫学检查发现血清Ig水平很低或缺如,于接受抗原免疫后不产生抗体。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全无,淋巴细胞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l)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lD:丙种球蛋白替代疗法不能阻止SCID病程恶化,但予以HLA基因型一致的异体骨髓移植能使病人的免疫缺损得以纠正。输入D位点不相配的骨髓细胞几乎都发生致死性移植物宿主(GVH)高危状态,引起GVH 病。骨髓移植的剂量各家不一。一般是静脉注入(有人作腹腔注入)有核骨髓细炮106一1010/kg也有注入103/kg而 获得成功的。即使选择主要组织相容抗原(HLA抗原) 完全相同的供者,还有次要组织相容抗原的差异,仍有发生GVH反应的可能。因而对SCID病人在移植同型骨髓的第1、3、6、11d分别给予甲氨蝶呤(MTX) lOmg/m2,静脉注射,以防止或减轻术后的GVH反应。在术前不必给予任何免疫抑制措施。近年来已有移植经过处理的HLA半匹骨髓而获成功的报道。若得不到相配的骨髓,可作胎肝移植,但效果较差,植入的胎肝小于8周龄为宜,同时植入同源的胎儿胸腺利于T细胞的发育成熟。 (2)X-连锁隐性遗传SClD:治疗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CID。不论是X-连锁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或散发型的SClD,若原发病损仅仅是T细胞严重缺陷,循环B细胞正常,则在治疗上移植小于14周龄的胎儿胸腺,或注射体外培养的胸腺上皮细胞可能有效。 (3)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简称ADA)缺陷:HLA型一致的同胞骨髓移植可部分或全部地纠正如ADA缺陷病人的免疫缺损,每2-4周输注一次X线照射(2500 rad)过的红细胞可使一部分病人获得临床和免疫学改善。基因工程治疗已经成功。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l)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SClD:1958年在瑞士最早报道,故又称瑞士型SClD。 (2)网状组织发育不全(reticular dysgenesis)这是一种伴白细胞低下的SCID,1959年首次描述一对同卵双生男婴,他们的血和骨髓中完全缺如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中国报道1例,连同国外报道的7例,全部都在3一119d龄内死于全身感染,本症的遗传可能与常染色体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