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oroid coloboma
|
拚音 |
MAILUOMOQUESU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先天性疾病,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脉络膜缺损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眼底异常。是指脉络膜的局部缺损,可为遗传,也可散发。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男女均可发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一般视为由于胚胎时期视杯胚裂闭合不全所致。组织学一般为全层脉络膜缺损,有时累及脉络膜大血管。该处的视网膜只含1—2层细胞,相应的巩膜内层消失而变薄,向外膨隆。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多累及双眼。并且常合并其他眼组织发育异常,如虹膜缺损、小眼球等。如合并黄斑发育不良,则视力明显下降且常伴有斜视和眼球震颤。典型的眼底改变为乳头下方或鼻下方—椭圆形边界清晰的黄白色凹陷区约占一个象限或更大。其后缘可包括视乳头或部分视乳头,也可有一狭窄的正常眼底与视乳头相隔,其前缘可达眼底极周边,两侧边缘有色素聚集,并可见视网膜自边缘爬出。其局部略向后凹,因含视网膜血管并可透见巩膜,故呈黄白色,偶而也可见脉络膜大血管,有时缺损区被色素或胶样组织条带分隔成数个。缺损区其表面的视网膜菲薄,有时可发生视网膜裂孔和脱离,但由于无红色背景很难被发现。非典型者,缺损区可分布在眼底任何部位,呈圆或椭圆形大小不等,但一般不大于视乳头直径,视野有相应缺损。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典型者易诊断,但非典型者应与陈旧性脉络膜病灶,脉络膜破裂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如发现视网膜裂孔,可在脉络膜缺损边缘行激光治疗,以预防视网膜脱离,如发生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较差。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