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pocalcemia of newborn |
拚音 | XINSHENGERDIGAIXUE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新生儿疾病(儿科)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新生儿血清钙低于1.75—2.00mmol/L(7—8mg/dl),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者称低钙血症,为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之一。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①早期发生者,常在生后48h内出现症状。多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有窒息者、依赖胰岛素糖尿病孕母所产的新生儿,其原因与钙摄入量少、糖原分解后增加内源性磷酸盐负荷、一过性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磷酸盐排出减少或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等有关。一般1—3d自愈。 ②后期发生者,症状常于生后初儿周内出现。发病与牛乳喂养(牛乳中含磷量高,可诱发低钙血症)、小肠吸收不良、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一过性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能是早期的继续)、饮食小缺乏维生素D以及新生儿肝病等有关。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震颤、抽搐,其特点是发作时神志清醒,症状可发生于生后第1 d,多见于生后1周内。少数可有心力衰竭。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电图可有Q-T间期延长,部分脑电图可有暂时性、局灶性或多灶性棘波。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血清游离钙或总钙降低。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可用静脉缓慢注入10%葡萄糖酸钙0.5—2ml/kg,用等渗葡萄糖稀释,注射时注意心率。有时需同时给镁,才能纠正低血钙。惊厥停止后,应再口服钙剂2周以上,开始1—2d用2%氯化钙,每日1g(应注意有导致高氯性酸中毒的危险),然后改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每日2g。 血磷大于2.6mmol/L(8mg/dl)称高磷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同时存在高磷血症者占80%。由于一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新生儿肾小球滤过率低、纯牛乳喂养等冈素引起者,在治疗低血钙过程中,一般能自然纠正。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