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lacenta previa
|
拚音 |
QIANZHITAIP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产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胎盘正常附着处在于宫体的底部、前壁、后壁或侧壁。如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覆盖于宫颈内口,或其边缘达到子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晚期妊娠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处理不当危及母儿生命。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前置胎盘的发生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受精卵发育迟缓;当到达子官腔上部时尚缺乏种植能力,因此继续运行而植入于子宫下段,在此生长发育形成前置胎盘。②子宫体部内膜病变:如多产、子宫内膜炎、多次人工流产、子宫体部手术等使子宫内膜受损而有疤痕形成,受精卵植入后,因局部血供不足,为获得足够营养、胎盘面积扩大延伸至子宫下段。③胎盘异常:如双胎妊娠时的巨大胎盘、有副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国内发生率为1:551:120。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产妇)、曾多次人工流产者、多胎妊娠。
|
发病机理 |
按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前置胎盘分为三种类型:
①完全性或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覆盖整个子宫颈内口。②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覆盖部分子宫颈内口。③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下缘到达子宫颈内口。由于胎盘与子宫颈内口的关系随子宫颈管的消失和子宫颈口的逐渐扩大而改变,故一般以处理前的最后一次检查结果决定前置胎盘的类型。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及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在备血或输血情况下:①可行阴道窥诊以排除阴道、宫颈局部病变的出血。②作阴道穹窿扪诊以了解是否有软而厚的组织介于胎先露与手指之间。③如宫颈已扩张,可伸指入宫颈,探查宫颈内口处有无海绵状胎盘组织并判断其与宫颈口的关系,但切忌将胎盘组织进一步从附着处分离而引起出血。④B型超声检查胎盘定位准确率可达95%以上,已基本取代了其他检查方法。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前置胎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痛性反覆阴道流血。由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子宫颈管消失,胎盘的前置部分自其附着处剥离,使血窦破裂而引起出血。出血偶可发生于中期妊娠。初次出血一般量不多,但也可发生致命性大量出血。阴道出血的迟早,出血量的多少、出血反覆的次数与前置胎盘的类型有关。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初次出血时间早,反覆出血次数多,量多;边缘性前置胎盘多在妊娠末期或临产后才有出血,量也较少。由于反覆多次或大量阴道出血,孕妇可出现贫血,严重者可休克。由于胎盘前置妨碍胎头衔接,胎位异常发生率较高。如母体失血过多,胎儿可因缺氧而窘迫,甚至死亡。腹部检查与正常妊娠无异。如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两侧听到与母体脉搏一致的吹风样杂音,可考虑胎盘位于子宫下段前面。
|
体征 |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防治要点:处理应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孕周、产次、胎位、胎儿存亡、是否临产、子宫颈扩张程度等决定。若阴道出血量不多,孕妇一般情况良好,妊娠不足37周,胎儿存活,可采用期待疗法,即在保证孕妇安全的前提下,延长胎龄以提高胎儿的成活率。住院观察,绝对卧床休息,予以镇静剂,纠正贫血,监护胎盘功能及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如在期待过程中发生大量阴道出血或妊娠巳达37周以上、胎儿己成熟,则必须终止妊娠。一般以剖宫产解决。若阴道出血量多,即使胎儿未成熟,亦应立即输血,准备剖宫结束分娩。仅在边缘性前置胎盘出血少,胎儿为头位,宫口已近开全,估计短期内能结束分娩的情况下,可行人工破膜,促使胎先露下降,压迫胎盘前置部分以减少出血,并静脉滴注缩宫素促进宫缩,加速分娩。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