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intraductal Papilloma |
拚音 | DAOGUANNEIRUTOUZHUA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其他部位肿瘤,胸部外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指自乳头开口部起到壶腹以下约lcm的一段导管内的乳头状瘤。乳头状瘤一般体积甚小,仅数毫米,常有蒂、质脆弱,易脱落。 多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亦称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乳腺中小导管的乳头状瘤,往往累及多个乳腺小叶的不同导管,常为多发性。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好发年龄为40-50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显微镜下腺细胞丰富呈乳头状融合,分裂象少见。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症状常为乳头自动溢液,液体常为血性或浆液血性。临床常无肿块可(或)仅在乳晕旁有条索状或小结节。 多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临床上可于乳腺的周围区域扪及边界不清之肿块,实质不均质感,乳头溢液较少见,其生物学行为倾向于癌变,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 |
体检 | 按顺时针方向在乳晕旁按压可见有液体自恒定的乳管口排出,说明病变的导管即位于此。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乳房摄片或导管造影亦有助于明确诊断。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溢出的液体送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看到有乳头状瘤细胞。 如镜下见上皮高度增生,细胞大小不一,染色质深。核分裂相增多,则要考虑癌变之可能。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较少见,局部切除后的预后良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可行导管切除术。为了术时辨认该乳管,可以在术前用细针或亚甲蓝注入该导管,术时可沿该导管进行分离,并切除相应的乳腺组织。 由于多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位于乳腺中小导管,乳腺部分切除常难以切除全部病灶而导致术后复发,以单纯乳房切除为宜,手术务必切到乳腺的边缘,确保切除范围内无乳腺组织残留,以免复发。如肿瘤恶变则应按恶性处理。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