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umors of neural tissue |
拚音 | SHENJINGZUZHIZHONG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神经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神经组织肿瘤来源于神经组织,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详见“神经纤维瘤病”)和恶性神经鞘瘤。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1.神经鞘瘤:(neurinoma)以神经膜(Schwann)细胞为主体的良性肿瘤,沿神经干发展,多见于头颈部和纵隔(迷走神经较多),其次为肢体,上肢多于下肢。肿瘤椭圆形,软,有包膜,在神经一侧凸起。切面光滑灰口色。显微镜下见棱形瘤细胞,均匀,排列呈漩涡状或栅状。细胞核杆状,两端钝,有1—2个核仁,胞质界线不清,互相融合。有时可见较大印染异形细胞。易误诊为恶性。 2.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为生长在神经干处而以纤维细胞为主的良性肿瘤。较常见,性别无差异,患者多属成年人。可发生于全身各处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多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可单发或多发,属无痛肿块,多沿神经干生长,较硬,无压痛,生长缓慢。肿瘤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半透明,显微镜下见梭形纤维细胞、神经膜细胞、胶原纤维。以及神经轴索。 3.恶性神经鞘瘤:(malignant neurinoma)为神经膜细胞的恶性肿瘤,少见,发展较慢,沿神经干蔓延。肿瘤呈分叶状或结节状,无完整包膜,较硬,截面均匀,呈灰色。显微镜下见形状和大小不一的梭形,椭圆形,多角形细胞,核不规则,深染,有分裂象。偶见异形多核细胞。梭形细胞排列成漩涡状,而栅状排列却少见。基质内有胶原纤维和粘液。坏死区,以及神经束等。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神经鞘瘤: 临床较常见,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患者多属成年人。在肢体者沿神经干部位,生长无痛肿块,软而规则,可左右活动,有时有压痛或串麻感。肿瘤发展缓慢,可引起神经症状。 3.恶性神经鞘瘤: 患者多属成年男性,好发于头颈或肢体。沿神经干发生无痛或有痛肿块,较硬,发展并不快,且向周围软组织浸润,故显固定。有时引起炎症反应,或向深部蔓延,侵犯骨骼。有的病人合并神经纤维瘤病。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神经鞘瘤: 手术切除肿瘤多可获愈。术中需注意解剖神经干,勿损伤或切断神经干,可切开包膜,翻出肿瘤。复发者少见。 2.神经纤维瘤:手术切除多可治愈。 3.恶性神经鞘瘤: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大块切除或截肢。复发或沿淋巴转移较多,与恶性程度有关。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