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keratoacanthoma |
拚音 | JIAOJIPILI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角棘皮瘤是一种在临床上和组织学上类似鳞状细胞癌但可自愈的肿瘤。分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单发性和多发性角棘皮瘤的组织病理改变相仿。发育成熟损害的中央部位为火山口样损害,两旁表皮如唇样包绕。火山口的基底部表皮不规则增生,向上突入火山口内,向下突入真皮。增生细胞有一定程度异形,但较早期损害中为少。角化相当完全,故细胞呈伊红色毛玻璃样。角化珠多见,中央角化完全。损害基底部真皮内有较致密的炎症细胞浸润。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单发性角棘皮瘤,表现为单个偶或数个坚实隆起,直径l-2.5cm的结节,中央呈火山口样,充满角质。皮损为皮色到淡红色,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基底绕以红晕。本病见于老年患者,90%以上位于暴露部位,但可见于任何有毛发的部位,也有发生于甲下和唇缘。一般在6-8周发展至高峰,半年以内自行消退,留有轻度凹陷性疤。 多发性角棘皮瘤可分为:①皮肤多发性自愈性上皮瘤:损害在儿童或青春期出现,全身包括掌、跖均可发生,但多见于面部和四肢。可同时有十数个中央凹陷充满角质的结节。皮损大小如单发性角棘皮瘤,数月后皮损自然消退,遗留凹陷性疤痕。患者可有家族史。②发疹性角棘皮瘤:见于成人期,为无数直径2—3mm的肤色半球状毛囊性丘疹。口腔粘膜和咽部可累及。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在临床上和病理上均需与鳞癌鉴别。当两者无法鉴别时,应作为鳞癌处理。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可自愈。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可缩短病程。氟尿嘧啶软膏外用或局部注射皮质激素也有一定效果。对多发性病例可进行化疗。因多数损害可自行消退,故除疑为鳞癌者外,可暂不治疗,随访观察。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