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arcinoma of sebaceous gland |
拚音 | PIZHIXIANA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肿瘤,眼科疾病,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皮脂腺癌是一种向皮脂腺或类似皮脂腺之睑板腺方向分化的恶性肿瘤。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1)眼睑皮脂腺癌:女性稍多见。常发生在60岁以后。(2)眼外皮脂腺癌:男女发病数相同,多在中年以后发生。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眼睑皮脂腺癌不仅较常见且更恶性。而眼外皮脂腺癌罕见。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①眼外皮脂腺癌不对称,边界不清楚,向周围间质、神经周围空隙和血管空隙呈侵袭性生长。癌细胞有两型,均含脂质,形成不规则小叶。未分化的癌细胞多在小叶周围,胞质较多,嗜酸性,细胞和胞核的大小与形状不一,核分裂象多见。较分化的癌细胞多在小叶中央,胞质丰富,有小空泡,胞核明显异型。②眼睑皮脂腺癌最常起源于睑板腺,也可自睑缘的zeis腺发生,组织象同眼外的相似,所不同者癌细胞在被覆皮肤或结膜上皮内常呈Paget病样侵袭性生长,并伴有明显慢性炎症反应。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主要靠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眼睑皮脂腺癌:最常见于上眼睑。损害为单个黄或橙黄色结节或斑块,不破溃。常引起炎症反应。少数儿童患者可发生在放射治疗以后。若发生转移,常见于耳前、下颌和颈部区域性淋巴结,可侵袭面部骨骼或远处转移。 (2)眼外皮脂腺癌:好发于头皮或颈部,也见于躯干或四肢。损害为单个、黄或橙黄色、坚实结节或斑块,直径一般为1—4cm甚至8cm,常破溃,外伤后易出血,一般生长缓慢,如迅速增长,呈菜花状,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临床上眼外皮脂腺癌需与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鉴别。眼睑皮脂腺癌需与眼睑原位癌、结膜原位癌、恶性黑色素瘤以及囊肿或炎症性疾患如单侧性结膜炎、睑炎、睑板炎、睑结膜炎以及角结膜炎等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眼外皮脂腺癌常不发生转移,一般生长缓慢,如迅速增长,呈菜花状,常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眼睑皮脂腺癌若发生转移,常见于耳前、下颌和颈部区域性淋巴结,可侵袭面部骨骼或远处转移。术后局部复发者较多。如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淋巴结切除,预后较好。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眼外皮脂腺癌常不发生转移,一般广泛局部切除即可,若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作淋巴结切除常有效。对不适宜手术者,可采用放射和化学疗法。眼睑皮脂腺由于发生在眼睑部,广泛切除往往受部位限制,术后局部复发者较多。如能彻底切除,并作区域淋巴结切除,预后较好。对不适合手术者可考虑用塞替哌、氟尿嘧啶等化学药物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