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adenolymphoma of salivary gland
|
拚音 |
XIANXIANXIANLINBALIU
|
别名 |
淋巴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内分泌腺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腺淋巴瘤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在涎腺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混合瘤,但远不如混合瘤多见,多数认为肿瘤来自腮腺邻近淋巴结内的异位涎腺组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男性多见,占85%,发病年龄平均为55岁左右。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发病率仅次于涎腺混合瘤,但远不如混合瘤多见。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多数认为肿瘤来自腮腺邻近淋巴结内的异位涎腺组织,肿瘤由上皮及淋巴样组织组成,内层为圆形立方细胞,外层为高柱状细胞,形成不规则的大腺管或囊腔,并有乳头突入管腔,上皮细胞也可排列成实性团块,间质中除有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外,尚有许多淋巴细胞密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形成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只有极少数见于颌下腺,可发生于双侧,偶尔可见在同一腺体内发生多发性腺淋巴瘤。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肿瘤多位于腮腺尾部,接近下颌角处,肿瘤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肿块呈球形或卵形,体积一般都不太大,直径多在3—4cm左有,表面光滑,周界清楚,质柔软,可有波动感。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肿瘤易于分离,很少复发,极少有恶变。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肿瘤切除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1929年Warthin首先作了详细描述,故又称为Warthin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