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radicular cyst
|
拚音 |
GENJIAN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根尖囊肿是颌骨最常见的炎症性囊肿。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上颌前牙区。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成年人。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由于牙髓的慢性炎症或牙髓坏死,在患牙根尖部位形成慢性肉芽组织,根尖肉芽肿内常含具有增殖能力的上皮团,其中央部分因营养障碍及毒素作用发生变性坏死和液化而形成囊腔,由于上皮的增殖,囊腔壁的内层被上皮覆盖,最后形成根尖囊肿。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囊肿的内层是上皮衬里,多为复层鳞状上皮,外层则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中常有炎症细胞浸润。在炎症感染情况严重时,囊壁的上皮衬里可以消失,仅留下纤维性囊壁。囊腔内含有淡黄色或棕黄色的囊液,囊液内常含有胆固酵结晶。颌骨根尖囊肿的直径平均为1-2cm,不引起面部畸形。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患者有牙髓病病史,患牙变色.牙髓失去活力。根尖部位有膨隆,表面粘膜颜色正常,X线片上可见患牙根尖周围有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晰整齐,周围有清楚的白色不透光射线所包绕。较大囊肿可压迫邻牙,使其牙根吸收或移位,感染的根尖囊肿其透光区边缘不规则。
|
发病 |
|
病史 |
患者有牙髓病病史。
|
症状 |
|
体征 |
患牙常为深龋、死髓牙或残冠,有叩诊痛。可反覆出现急性炎症症状如局部肿胀、疼痛等,经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并在牙龈形成瘘管。
|
体检 |
患牙常为深龋、死髓牙或残冠,有叩诊痛。慢性者可在牙龈形成瘘管。如囊肿继续增大,可向唇侧隆起,上颌中切牙囊肿可向鼻腔扩展,上颌侧切牙根尖囊肿可向腭侧隆起,上颌前的磨牙的囊肿可进入上颌窦。由于囊腔增大致使骨皮质变薄,触诊时有弹性感,似触及乒乓球样感觉,并发生脆裂声。如骨皮质被全部吸收,则可出现波动感,穿刺时可获含有胆固醇结晶的囊液,如有反覆感染,囊液则变成脓液。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片上可见患牙根尖周围有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晰整齐,周围有清楚的白色不透光射线所包绕。较大囊肿可压迫邻牙,使其牙根吸收或移位,感染的根尖囊肿其透光区边缘不规则。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患有根尖肉芽肿的牙,在拔牙时病灶未被刮除,或未被发现遗留在牙槽窝内。以后可发展成为囊肿,但囊肿区内已无病灶牙可查到,称为残余囊肿,经常规X线摄片时发现。残余囊肿需与其他发育性牙源性囊肿,如滤泡囊肿、牙周囊肿相鉴别,残余囊肿的部位如根尖囊肿,是位于牙根尖以下,牙周囊肿则位于牙根侧方,残余囊肿是单房,不含牙齿,可与含有牙齿或为多房的含牙囊肿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要点:手术摘除囊肿,并处理病灶牙。较小根尖囊肿亦可通过常规根管治疗及根尖切除术,保留患牙。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