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eosinophil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
拚音 |
SHISUANLIXIBAOBAIXUE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嗜酸粒细胞增多,百分比数>60%,可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除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如心脏有浸润时,比较突出的症状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亦常被浸润。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骨髓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分类中早幼粒至成熟嗜酸粒细胞各期均可增生。嗜酸粒细胞形态可异常。骨髓纤维化常见。部分患者NAP降低,溶菌酶增高,仅少数患者ph1 染色体阳性,常见的核型改变是17+异常。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和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继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缺乏有效的治疗,可采用羟基脲、泼尼松等白血病的化疗药物治疗。病程大多短于1年,慢性者罕见。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