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truma ovarii
|
拚音 |
LUANCHAOJIAZHUANGXIAN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卵巢甲状腺肿是卵巢畸胎瘤的一种特殊类型,较罕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卵巢甲状脓肿的恶变率为5%—25%,其中60%属组织学诊断,诊断标准同甲状腺癌,除瘤细胞间变,核分裂增多,滤泡共壁外,主要是侵犯包膜、脉管反远处转移。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该肿瘤单侧性多见,结节状,实质或半实质,包膜清楚,圆形,大小从直径数厘米至数十厘米,表面光滑,有明显的血管形成粗风切面黄色或棕色,充盈透明胶样物质,常伴灶状出血或囊性变。组织学与颈部甲状腺肿相同,滤泡上皮为单层立方形或低柱状上皮细胞,有纤维间质分隔,常见淋巴细胞浸润。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肿瘤有吸碘功能和分泌甲状腺素能力,故行腹部131I扫描,可见放射性131I浓集影,有助于诊断,本病的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卵巢甲状腺肿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无恶性表现。少数病人伴发腹水和胸水,或是腹部肿块。大约15%病人有多食、消瘦等中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切除肿瘤后,胸、腹水、甲亢症状均消失。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卵巢甲状腺肿属良性,预后良好,故行肿瘤切除术或单侧附件切除术即可。由于本瘤常呈结节状,表面血管网丰富,易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而扩大手术,因此必要时术中可作冰冻切片协助诊断。术后可测定蛋白结合碘(PBI)及甲状腺吸碘率,以发现体内中状腺功能是否持续活跃以及判断有无转移。本病常伴对侧卵巢良性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瘤,同侧亦可并存勃勒纳瘤、粒层细胞瘤等,故术中要注意检查对侧卵巢。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Boettlin于1889年首先报告卵巢组织中有甲状腺组织。Pick于1902年首次提出卵巢中的甲状腺组织来自原始生殖细胞,出内胚层分化的甲状腺组织明显增生所致,故称“卵巢甲状腺肿性畸胎瘤”。1942年Geist命名为“卵巢甲状腺肿”。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列入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属于向单一胚层高度分化的畸胎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