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of endometrium
拚音 ZIGONGNEIMOSHANGPINEILIUYANGBINGBIAN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腺瘤型增生过长。此两种病变均局限于上皮内,均属癌前病变。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鉴于多数患者无排卵、不孕;常合并多囊卵巢、内分泌功能性肿瘤(如卵巢颗粒细胞瘤或卵泡膜细胞瘤、垂体肿瘤):可由外源性雌激素引起等,公认长期雌激素刺激可能是主要因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发生于较年青的不育妇女。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时,内膜增厚,呈息肉状,或不增厚,仅表面略为粗糙。显微镜下,病变为局灶性或波及全部内膜,形态与腺瘤型增生过长相似,唯尚有腺上皮细胞间变。腺体高度增生,数目增多。大小形态不规则的腺体紧邻,呈背靠背现象,腺体间仅极少量纤维间质相隔。腺上皮细胞增生,核大、深染,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呈假复层或多层,可向腺腔突出,形成芽胞、腔内桥梁,甚至实心细胞团;也可向腺腔外发展。形成子腺体。按照镜下所见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有时在组织形态上与分化良好的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很难鉴别。然而,前者常有较完整或压扁的表面上皮,后者多见坏死出血。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主要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月经稀发或闭经一段时间后出血。子宫内膜随雌激素水平的升降而增生或出血。在仅有雌激素而无孕激素作用的情况下,子宫内膜腺体增多,间质相对缺乏,组织变脆;血管增多,但发育不良一旦破裂,断端不易收缩关闭;内膜间质中起凝胶作用的酸性粘多糖持续存在,血管通透性下降,影响营养物质交换,使内膜表面易于坏死却脱落不全,血管开放。内膜脱落区域有赖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提高而修复。一处内膜修复,另一处又坏死脱落,以致反覆出血,流血量较多且不易自止。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癌变率与非典型增生的病变轻重程度有关:Ⅰ级,15%;Ⅱ级,24%;Ⅲ级达45%。因此,凡40岁以上妇女,诊断一旦明确,尤其是合并卵巢肿瘤者,宜行全子宫切除术以绝后患。至于年轻希望生育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以观后效:①应用促排卵药物,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氯米芬(氯芪酚胺),若能诱发排卵,不但可产生内源性黄体酮使内膜转化,尚有受孕机会。不过,即使妊娠,产后尚需警惕有复发可能。②应用孕激素类药物以拮抗雌激素,促使增生的内膜转化、萎缩或消退。黄体酮的作用在于增加子宫内膜雌二醇脱氢菌的活力,加速雌二醇代谢;抑制雌激素受体的合成而削弱内膜组织对雌激素的反应。病情轻者,可小剂量、周期性应用,3个月为一疗程。如黄体酮10—30mg/d,每月7日;氯地孕酮2—4mg/d,每月22日;甲羟孕酮酷酸酯(安宫黄体酮)8mg/d,每月22日。病情重者,需大剂量、长期持续用药,如甲地孕酮40mg/d;炔诺酮3—4mg/d;氯地孕酮10—20mg/d或己酸孕酮0.2—0.5g/d肌注(用药2—4周后,改为每周3次),连续3个月。疗程结束后,再行子宫吸刮术,复查内膜以观察药物疗效,且可清除局部病灶。药物疗效好者,镜下可见腺体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有分泌现象,间质有蜕膜变或鳞状上皮化生。应继续用同一药物治疗3—6个月直至内膜完全恢复。疗效欠佳者,加用少量雌激素以促进内膜细胞合成黄体酮受体;增加内膜组织对黄体酮的敏感性,可提高疗效(20%左右)或更换药物。若长期大剂量用药后,内膜持续增生,或仅有短暂反应,或刮宫与药物治疗石能控制子宫出血者均应改用手术治疗,行全子宫切除术。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经验洗眼散(《银海精微》卷下。)
 奇怪,为什么美国人那么耐寒
 肺血栓栓塞症
 “中医”概念定义的正本清源
 大效萝卜丸(《鸡峰》卷十三)
 柴胡芍药丹皮汤(《四圣心源》卷八。)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