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ervical int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
拚音 | GONGJINGSHANGPINEILIUYANGBINGBI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鳞形细胞原位癌的总称,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从电镜、组织培养、放射性显影和细胞DNA测定等各方面都证实,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两者性质相似,是同质而异量的病变,是一个连续发展过程。癌变时,宫颈上皮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增加出现非整倍体。从不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约需数年的时间,因而对它们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防止浸润癌发生的有效措施。 如果宫颈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和移行带内的储备细胞在化生过程中受到某种因素,特别是致癌因素刺激,增生活跃的细胞可分化不良、不成熟而成为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形态幼稚,核增大、浓染,出现巨核或多核,核分裂相异常,细胞排列紊乱,但仍保持极性,基底膜完整。根据细胞的异常程度及累及上皮的厚度,不典型增生可分为:①轻度不典型增生(Ⅰ级,CIN Ⅰ):病变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细胞排列不齐,但尚保持极性,胞核增大,轻度异形,深染,核分裂相少见。②中度不典型增生(Ⅱ级,CIN Ⅱ):病变波及整个上皮层的下2/3左右,或虽只占下1/3,但细胞核异形明显,染色质深染,核分裂相多。③重度不典型增生(Ⅲ级,ClNⅢ):病变几乎累及上皮全层,仅最浅表一、二层上皮细胞略为成熟。细胞异形性大或全部未分化,细胞失去极性、成堆、核大、深染、分裂相不典型。宫颈原位癌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但癌细胞未穿破基底膜,也未侵犯间质。但癌细胞可以沿腺体的开口进入腺体,代替腺体的柱状上皮,而基底膜仍完整,称原位癌累及腺体。宫颈原位癌临床上列为宫颈癌。宫颈不典型增生可以自行消退或逆转、不变或癌变;其癌变的机会随着异型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可无症状,或仅有白带增多,宫颈光滑或糜烂状。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筛选宫颈上皮异常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最后诊断仍需依赖活组织检查。涂片采用巴氏Ⅴ级法,Ⅱ b以上者需进一步检查。②阴道镜检查以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见“阴道镜检查”条)。③在阴道镜或碘试验指导下行多点活检,并用锐利细小刮匙行宫颈管搔刮术。④宫颈锥形切除术检查。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宫颈原位癌的预后良好,五年生存率达95%—100%。宫颈锥切术后的复发率为1.6%—7.7%,单纯全子宫切除后复发率为1%—4%,复发部位多在阴道断端,复发时间多在术后2年内。 术后复发的原因可能为:①术前未检查出浸润病变。②原位癌已累及穹窿,术前未发现,以致术时阴道切除个够充分。③致癌因素继续存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④手术引起癌细胞种植。因此,对治疗后的病人应加强随访,定期复查,以早期发现复发和及时治疗。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随着阴道镜的逐步开展和广泛应用,阴道涂片异常者作宫颈锥形切除的指征为:①阴道镜检查宫颈上皮无异常,或看不见上皮异常的全部范围。②移行带不能完全暴露。③阴道涂片结果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的结果不符合。④宫颈活检诊断为微灶型浸润癌。宫颈不典型增生具有可逆性和进展性。轻度患者可自然消失或在治疗炎症后消失;中、重度患者可用激光、冷冻、电凝治疗,均需随访观察。 宫颈原位癌的治疗以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最为恰当,也有主张同时切除阴道1—2cm者,宫颈锥形切除术可用于个别需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如锥切标本检查发现有浸润癌或切缘有癌残留,则应再行次广泛性或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 2、近来有用激光、冷冻治疗宫颈原位癌者,但不宜用于有腺体累及、病变范围超过宫颈1/4面积、颈管有异型组织的患者,治疗后需严密随访。宫颈原位癌合并妊娠的患者,经阴道镜检查下多次活检及颈管搔刮术,若证实无浸润癌并存,可考虑继续妊娠,待产后6周复查再决定治疗方案。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