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ancreatic cyst
|
拚音 |
YIXIANNANG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消化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胰腺囊肿系胰内生成或自胰腺组织衍生的囊肿。本病不常见,往往不能及时作出诊断。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胰腺囊肿按其形成原因和病理表现可分为真性和假性囊肿两大类。
(1)真性胰腺囊肿:是指其囊壁有上皮覆衬者,少数衬里上皮细胞可因囊内压力过高或受胰酶的消化作用而逐渐消失,以致不易与假性囊肿鉴别。先天性者有单纯胰腺内单个或多个囊肿、皮样囊肿、涉及胰腺和其他脏器的多发性囊肿病、胰腺纤维性囊肿病(也称胰腺粘稠物阻塞症)。后天性者又分胰管阻塞引起的滞留性囊肿、因胰腺内出血或坏死病变继发引起的退行性囊肿、棘球绦虫或猪囊虫引起的寄生虫囊肿。以及包括囊腺瘤和囊腺癌在内的赘生性囊肿。
(2)假性胰腺囊肿:多因胰腺急性炎症或外伤引起胰液外溢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增生而成,囊壁无上皮细胞覆衬,故称为假性囊肿。囊肿的部分后壁与胰腺相连,其他部分可由胰腺周围的脏器,如胃、横结肠以及有关的韧带和系膜等组成。
囊肿逐渐增大,可使邻近的胃、十二指肠等移位,或引起压迫或梗阻症状。个别囊肿对破向胃、十二指肠、胸腔或腹前壁,形成腹内、外胰瘘。如直接穿破入腹腔,则出现腹膜炎或胰性腹水。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为了进一步明确胰腺囊肿的行在及共所在位置,需作下列影象学检查:①胃、十二指肠钡餐检查,如能发现胃、十二指肠或横结肠移位并符合网膜囊部位的囊肿时,胰腺囊肿的诊断便可确定。②超声检查,可探及直径在3cm以上的囊肿,在回声图上显示液平段。超声探测还可显承囊肿与胰腺的关系,但不能鉴别真性和假性囊肿。由于操作方便,常列为常规检查。③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可检出上述检查未能显示的囊肿,帮助了解囊肿与周围的解剖关系。有时胰腺囊肿难与肝囊肿、胆总管囊肿、肾盂积水、肾囊肿、腹膜后肉瘤囊性变或腹膜后囊肿相鉴别时,可分别采用肝放射性核素扫描、静脉胆道造影、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或75Se-蛋氨酸胰腺扫描。
|
西医诊断依据 |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其症状均为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感,仅伴发囊内出血时腹痛加剧,并扪及骤然增大的肿块。当肿瘤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处,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假性胰腺囊肿患者多数有总性胰腺炎或腹部外伤史,这对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相隔十数日或数月出现中上腹肿块,伴持续疼痛。急性胰腺炎伴有血、尿淀粉曲增高而持久不降低者,要考虑假性囊肿的可能。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胰腺囊肿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缺乏特征。真性囊肿一般都较小,除资生性囊肿外多数无症状。胰腺纤维性囊肿病多因继发的肠梗阻或消化吸收不良始被发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严重的并发症有化脓、出血、坏死区扩大或穿孔。
|
西医治疗 |
手术为治疗胰腺囊肿唯一的有效方法,其方式需视囊肿的性质、大小及其部位而定;①囊肿和胰腺部分切除术,适用于赘生性囊肿和某些真性囊肿。囊腺癌者尚需作胰腺大部分切除。②囊肿内引流术,适用于囊壁较坚厚的假性囊肿。一般的假性囊肿不易充全切除,因其位置深在,襄壁血运丰富,且周围粘连致密,切除较困难。常在囊肿的最低那横形切开,取空肠与该横切口作Roux-Y型吻合。③囊肿外引流术,适用于并发感染的囊肿和囊壁脆薄的假性囊肿。术后漏出胰液较多,愈合慢是其缺点。胰瘘处理,不能自行闭合者半年后切除瘘管,并作胰管与肠道吻合手术。假性囊肿待感染控制和囊壁坚厚时,即改作内引流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