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ronchial carcinoid
|
拚音 |
ZHIQIGUANLEI'AI
|
别名 |
嗜银细胞瘤,类癌样支气管腺瘤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呼吸系肿瘤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支气管类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的腺上皮或枯膜下的Kultschitzky (Kulchitsky)胃肠嗜银细胞,为支气管腺瘤中的一种主要病理类型。有转移倾向,属于低度恶性的原发性肺癌。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男女发病率相近。可发生在10—90岁,但以40—50岁为最常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气管类癌的发生率约为原发性肺肿瘤的1%一2%,占支气管腺体癌的80%90%。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约有4/5的支气管类癌发生于叶支气管(中央型),只有1/5发生在段或亚亚段以下的周围支气管(周围型)。肿瘤倾向生长于支气管粘膜下。若向管腔内生长。则多形成表面光滑、血管丰富的息肉样肿块,阻塞管腔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炎,甚至肺脓肿;若向管壁内、外生长,则可形成典型的哑铃状肿块。镜检瘤细胞小、圆形,大小一致,成群聚集,呈索条状排列,有时亦可呈腺管样排列。核圆形或卵阅形,核膜清楚,核分裂相罕见。胞浆丰富,嗜酸性,浆内含有深染黑色嗜银颗粒,相当于电镜所见的神经分泌型颗粒。颗粒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5-羟色胺等),引起相应的异位内分泌症状。瘤组织的间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它们有时发生玻璃样变、淀粉样变、软骨样化生,甚至骨化。约有2%一5%支气管类癌呈不典型生长。细胞呈梭形,大小不一,排列不整齐,有核分裂相。电镜检查,瘤细胞富有酸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约有20%—30%支气管类癌有局部淋巴结或向购外转移,如肝、肾上腺、骨路等。症状随肿瘤生长部位和支气管腔有无阻塞、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而异。中央型类癌,早期即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反覆痰血和肺部感染症状。周同型类癌多无症状,常于X线检查时发现。约有2%—7%的支气管类癌表现为面部潮红、浮肿、腹污等严重的类癌综合征,提示肿瘤广泛转移。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肿瘤极小、X线可无阳性发现。近肺门的支气管类癌,可呈半圆形阴影。周围型类癌呈结节状或球形阴影。支气管镜检查阳性率高。
|
实验室诊断 |
肺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痰脱落细胞检查对诊断无帮助。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支气管类癌应与周围型支气管癌、肺结核球和良性肿瘤作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五年生存率高达90%。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