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lichen nitidus of penis |
拚音 | YINJINGGUANGZETAIXU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男性生殖器疾病,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光泽苔藓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局部皮损是由多数微小的多角形平顶丘疹组成,具有特殊的光泽。外生殖器、胸、腹、背、四肢及臀部皆可发病,甚至可以播散全身。本节主要介绍阴茎光泽苔癣。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与结核有关;也有些学者认为与神经精神因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另有一些学者怀疑本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某些医家认为本病属于扁平苔癣的一个亚型;也有一些医家将本病列为反应性网状组织增生症之一。 |
中医病因 | (1)感受外界风、湿、热邪,邪气搏于肌肤而发病。(2)久病之后,阴虚内热,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于濡养。(3)气血失和,气滞血瘀,肌肤失养。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内为阴血虚报或气滞血瘀,肌肤失于濡养外受风,湿、热邪撵于肌肤而发病。 |
病理 | 为每个丘疹损害处可见真皮乳头部有一团边界清楚的致密浸润灶,上面的表皮变薄且平,钉突消失,两侧的表皮突则伸延向下至浸润灶底部弯曲呈怀抱状。浸润灶内主要由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另外,可以见到少数郎罕氏多核巨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嗜黑素细胞。没有干酪性坏死。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症状:本病一般不伴有任何自觉症状。 2.体征:于阴茎、龟头处可见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顶平,多角形或圆形,呈淡红色、皮肤色或稍褐色,有光泽但无鳞屑,皮疹数目较多,多成群聚集(也有散在者),但不互相融合,有时可见微小丘疹排列成线状,即同形反应。某些病例在其他部位可同时发生类似皮损。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扁平苔癣、毛周角化症、瘰病性苔癣、珍珠状阴茎丘疹等病鉴别。上述病变的皮损特点或发病年龄及发病部位等均与本病有差别,且根据本病的皮疹形态,具有光泽等,再结合组织病理变化等特点可以与其他疾病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本病为慢性皮肤疾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年以后。本病有自愈倾向,可以自行消失,有的可以再次复发。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一)西药治疗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有一定效果。也有人用异烟肼治疗,但效果未肯定。 (二)药物外治 1.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每日2~3次。 2.黄柏霜外搽,每日2~3次。 3.青吹口散涂于患处,每日2~3次。 |
中医治疗 | 本病可自愈,且无特殊症状,一般可不用治疗或根据病变部位表现及全身情况不同,分别予以法风清热、利湿止痒、养血活血、祛风润燥及养阴清热等方法治疗。 辨证论治:风、湿、热等外邪致病者宜法风清热除湿,疏散外邪,用桑叶、牛蒡子、蝉衣、白僵蚕、白藓皮、地肤子、土茯苓等药;属于血虚风燥者宜养血法风润燥,选用生地、当归、白芍、首乌、阿胶、小胡麻、炙僵蚕等药,阴虚有热者宜养阴清热,选用生地、玄参、天麦冬、知母、黄柏、丹参、天花粉等药。气滞者加柴胡、香附等药,血瘀者加桃仁、莪术等药,兼有湿热之象者加泽泻、龙胆草、苦参等药。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1)经常清洁外阴部。(2)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局部潮湿,污垢等。(3)内裤宜松软。 |
康复 | |
预防 | (1)积极治疗某些内科疾病,如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2)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3)保持精神愉快,避免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