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接触性阴茎皮炎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contact dermatitis of penis
拚音 JIECHUXINGYINJINGPIYAN
别名 中医:漆疮,马桶疮,膏药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接触性阴茎皮炎是由于阴茎接触动物性、植物性或化学性物质后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属接触性皮炎之一。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原发性刺激即接触物品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如强酸、强碱等,余如肥皂,肥皂粉等虽不是强酸强碱,但长期接触也可以发生接触性皮炎。(2)变态反应即接触物本身无强烈刺激性,也不是对每个接触者都致病,而一些人由于个体因素,接触后对该物质处于致敏状态,再次接触时就发生迟发性反应性皮炎,一般属于Ⅵ型变态反应。
中医病因 禀性不耐为内在因素;皮毛腠理不密为发病的条件;感受或接触某些物质,邪毒侵及肌肤是外在因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原发性刺激物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可以单独或同时发生作用,使皮肤毛细血管充血,皮肤水肿、渗出、糜烂,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
中医病机 邪毒侵入皮肤郁而化热,热毒炽盛,与气血相搏,加之内蕴湿热之邪,共同蕴蒸肌肤发而为病,后期耗伤阴血,血燥生风,肌肤失于濡润。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分清虚实本病前期为热毒炽盛,中期属清热下注,均为实证;后期血燥生风属虚实挟杂之证。治疗实证以泻其实为主,而虚实挟杂者即应养血益气以补虚又当驱风清热以祛其实。
2.明辨病位病发于阴茎,内与肝、脾相关。
3.细审寒热本病以热证为主,应时时注意清热解毒。遇阴虚内热、湿热内停、地域燥热、火毒内炽者,更宜清热泻火,免其耗伤阴血。
4.了解三因内因为禀性不耐、腠理不密、湿热内蕴;外因为感受外界毒热之邪。故应注意调其内在因素,避其外在因素。
5.洞察转归本病除强酸强碱造成局部坏死或继发感染后不能短期治愈外,一般预后较好。除去病因,不再接触刺激物后,1周左右局部皮损减轻,全病程2周~4周。有自愈性。
(一)热毒内炽证
1.临床表现局部红斑、丘疹,并有烧灼、胀痛、瘙痒等,伴口干、心烦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数。
2.证候分析热毒之邪侵及肌肤,与气血相搏故发为红斑、丘疹、局部烧灼感。邪蕴肌肤,气血流通不畅,下通则胀痛。口干,心烦,舌红,苔黄,脉数,皆为火热之象。
(二)湿热下注证
1.临床表现:局部红斑及水疱、糜烂、渗出,局限性水肿,兼有灼热及瘙痒,伴食纳不佳、口干口苦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湿热内蕴,加之外界热毒之邪入侵蕴蒸皮肤故发为红斑、水疱;湿热下注故阴茎糜烂、渗出、水肿、灼热感;湿邪困脾故食纳不佳;湿热灼伤阴液,津液不能布于口舌故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三)血燥生风证
1.临床表现:慢性炎性浸润性褐斑,或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局部瘙痒,伴疲乏,面色不华,心悸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2.证候分析:热毒为患,久而耗损阴血,血虚失于濡润则皮肤肥厚、粗糙;血虚生风故局部瘙痒。疲乏、面色不华、心悸、舌淡红,脉细少力皆为血虚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本病的特点为,接触异物后,局部出现红斑、肿胀、丘疹、水疱、大疱、渗出、糜烂、结痴,或皮肤肥厚、苔癣化样改变等。
体征 1.症状阴茎部有痒感及灼热感,重者可有痛感,伴有行走不便。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反应,如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
2.体征损害局部的表现由于接触的物质种类、浓度、时间、面积以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等不同而有差异,可以从轻度的红斑到严重的坏死不等。一般分为二类。
(1)急性皮炎轻者仅有充血性反应,表现为局部水肿性红斑,色淡红或鲜红。可有肿胀与丘疹性皮疹(属于干性皮炎)。重者则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渗出、糜烂、以后结痂,1周~2周内干枯后可脱皮而愈,局部留有脱色斑或色素沉着斑。
(2)亚急性皮炎由于长期接触致敏物品而致。急性皮炎也可转成亚急性皮炎,此时红肿及水疱等不甚,渗出明显减少,主要表现为鳞屑性炎性斑片。
(3)慢性皮炎因长期反复接触某种致敏物质,皮肤发生局限性粗厚,色素沉着等,呈“苔藓样改变”或表现为皮肤肥厚、破裂等。接触性皮炎一般仅局限于刺激物接触的部位,皮损边界清楚,而阴茎部位因组织疏松,故局部水肿较为明显,以包皮为甚,可发亮,阴茎部甚至表现为发亮的大疱,或出现包皮嵌顿样的肿胀。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采用斑贴试验的办法,观察24小时~48小时,对所试物品呈阳性反应时,证明该物质是致敏原。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阴茎的急性湿疹头包皮炎等病鉴别。1.急性湿疹一般无确切的病因,皮损为多形性,肿胀程度一般较轻,病程趋向慢性。2.龟头包皮炎可以寻找致病菌,部位多在龟头粘膜及包皮处。整个阴茎的肿胀程度一般较轻。起病较慢。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避免接触致敏物质后经2周~4周,病可渐愈。若结合病人体质、季节等因素及时以清热利湿解毒之剂调之病邪可渐退,局部皮肤恢复正常。但体虚患者或合并细菌感染者,病程较长。
并发症
西医治疗 西药治疗
1.全身治疗可给予抗组织胺类药,如苯海拉明12.5mg~25mg,每日2~3次;扑尔敏4mg,每日3次。如渗出较明显,可口服维生素C0.2g,每日3次,及10%葡萄糖酸钙加25%的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缓慢注射,每日1次,每次1g~2g。局部情况严重者可酌情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如强的松30mg/d~60mg/d(酌情调整剂量),疗程2周~3周,逐渐减量停药。
2.局部治疗
(1)Burow氏溶液,按1∶20稀释后冷敷,每日3~4次。
(2)4%硼酸溶液局部湿敷。以上适应用急性渗出、糜烂、有水疱者。
(3)炉甘石洗剂外涂。适用于干性皮炎。
(4)皮质类固醇喷雾剂、霜剂或洗剂。适用于亚急性皮炎,或水疱消失后等情况。
(5)0.1%雷佛奴尔溶液湿敷。每日3次。或新霉素溶液湿敷。这两种药适用局部继发感染,渗出较多者。
(6)抗生素霜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适用于局部伴感染者。
中医治疗 初中期以祛邪为主,宜清热利湿解毒;后期扶正兼以祛邪,当养血润燥驱风。
一、辨证论治:
(一)热毒内炽证
治法清热解毒,兼凉血疏风。方药凉血解毒汤加减。方中银花板兰根清热疏风;蒲公英连翘野菊花清热解毒;生地赤芍丹皮紫草清热凉血。头痛发热者加桑叶菊花疏散风热;便秘者加川军通腑泻热。
(二)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局部渗出多者可加茵陈赤小豆苦参白藓皮以加强清热利湿之功。食欲不振者加陈皮苍术厚朴等健脾燥湿。
(三)血燥生风证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方中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荆芥薄荷蝉蜕柴胡疏风清热;诸药合用共奏养血活血法风之功。血虚甚者加阿胶、首乌、熟地等养血润燥;瘙痒甚者加地肤子、白藓皮祛风止痒。
(二)药物外治
1.楂黄汤生山檀40g,生大黄30g。煎汤湿敷或外洗。红肿热甚加芒硝20g,有水疱或糜烂渗液者加明矾15g,伴化脓感染者加蒲公英30g。每日1剂,1日敷洗2~3次,每次15分钟。
2.鲜石苇叶250g,加水1500ml,煎取1000ml,热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次,2天~3天可愈。
3.韭菜嫩叶火烘趁热搓擦患处,每日3~4次以治疗漆疮,搓擦后症状缓解,连用3天~4天可愈。
4.三黄洗剂外搽,每日4~5次,用于初犯者。
5.青黛膏外搽,每日3次。用于有糜烂、渗出、流滋未结痂者。
6.鲜马齿苋捣烂取汁,加入2.5%冰片涂搽,每日4~6次。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避免再次接触致敏物质。
(2)不用热水或肥皂水等洗涤或摩擦局部。
(3)禁用刺激性强的止痒药。
(4)避免随意搔抓局部,以防感染。
(5)多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泊腻、鱼腥等物品。
(6)内裤以洁净、柔软、宽松、无染料色等为宜。
历史考证 隋《诸病源候论·漆疱候》中对本病有详细记载,以后诸家均有阐述,如《千金翼方》、《外科启玄·漆疮》、《外科正宗·漆疮》、《外科大成》中皆有述及,认为此病缘“人之秉质有偏,腠理不密”,感辛热毒气而致。对于此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历代医家也作了论述。凡诸螳螂之类,盛夏之时多有孕育,著诸药上,必有精汁,其汁干久则有毒,人手触之……则成其疾。(《千金翼方》)漆有毒,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喜面痒,然后胸臂胫腨皆悉瘙痒,面为起肿,绕眼微赤。诸所痒处,以手搔之,随手臂展起赤????。喑??消已,生细粟疹甚微,有中毒轻者,症候如此。其有重者,遍身作疮,小者如麻豆,大者如枣杏,脓焮疼痛,摘破小定或小瘥。随次更生。若火烧漆,其毒气则厉,著人急重,亦有性自耐者,终日烧煮,竟不为害也。(《诸病源候论·漆疮候》)凡人感生漆之毒气,则令浑身上下俱肿,起疮如痱子,如火刺,刺而痛,皮肤燥烈。三五日比风热疮或疼或痒为异。外用柳树叶煎汤洗三五遍,以黄涂之。(《外科启玄·漆疮口漆疮由来自异,有感有弗感也。俗称木生人感之,非也。漆乃辛热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先发为痒,抓之渐似瘾疹,出现皮肤,传遍肢体,皮破烂斑,流水作痛,甚者寒热交作,宜韭菜汁调三白散涂之,服化斑解毒汤。忌浴热水,兼戒口味,不然,变成顽风癣癞,愈而又发者多矣。(《外科正宗·漆疮》)田新漆辛热有毒,人之秉质有偏,腠理不密,感其气而生也,(《外科大成》)
相关文章
 天麻丸(《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熟地黄重剂应用探讨【转帖】
 蟾酥
 九宝饮子(《永类钤方》卷十三引《简易方》
 至真要大论篇
 肺部阴影,如何面对?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