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阴茎带状疱疹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erpes zoster of penis
拚音 YINJINGDAIZHUANGPAOZHEN
别名 中医:缠腰火丹,串腰龙,蛇丹,蛇箍疱,蜘蛛疱,甑带疱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皮肤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带状疱疹是病毒所致的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沿身体的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的成群水疱(少数人也可以超过中线),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大。除上述好发部位外,颜面、生殖器等处也可发病。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阴茎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侵犯第三骶神经根时造成的。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1)心火妄动,三焦热盛,发于肌肤而致。 (2)情志内伤,郁而化火以致肝胆火旺,发于肌肤。 (3)脾不健运,湿浊内停,久而化热,湿热搏结,蕴蒸肌肤。 (4)外受毒邪,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 病机毒邪侵入机体,与心、肝火及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心、肝火与湿热蕴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热蒸肌肤发为红斑、水疱等。
病理 病毒经呼吸道传染,如果儿童初次感染这种病毒,在2~3周内临床表现为发生水痘,若不发病则成为隐性感染,病毒可以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内,当机体的免疫能力减弱时,如患有某些疾病(传染病、流感、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或放疗后及应用某些免疫抑制药物等,原来潜伏的病毒便在神经细胞内大量繁殖,并沿神经纤维向外扩散蔓延,移动到皮肤则形成带状疱疹。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1.分清虚实本病初期多为实证,以肝火旺盛,湿热内停及瘀血阻滞为主;后期气阴两伤,体虚久病之人则虚证居多,以心气不足、脾气虚弱为主。
2.明辨病位外发于阴茎,内与心、肝、脾、肾相关。
3.细审寒热病之初期以热证为主,心火亢盛,肝火内盛,湿热内蕴。病之后期热势渐减。
4.了解三因肝胆之火及心火亢盛,湿热之邪内蕴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外受毒邪为外界诱发因素。5.洞察转归本病是一种自限性局部疾患,一般不发生变症,数周后可以痊愈。火盛,湿热内阻之人及体虚之人病程稍长。
(一)心、肝火盛证
1.临床表现:皮疹焮红,疱疹如粟,密集成片,局部灼热、疼痛,伴口苦口干,心烦急燥。舌红,苔黄,脉弦数。
2.证候分析:毒邪与火热之邪相搏,蕴蒸于肌肤发为红斑、疱疹、局部灼热;毒热之邪阻于经络,气血不通则局部疼痛;心、肝火盛故口苦、口干、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皆为火热之象。
(二)湿热内蕴证
1.临床表现:局部起水疱,颜色黄白相间,易于破裂,或见糜烂、渗出,疼痛较甚,伴纳呆腹胀,肢体困倦,大便溏薄等。舌苔黄腻,脉滑数。
2.证候分析:毒邪与湿热郁蒸皮肤发为水疱、糜烂、渗出。脾为湿邪所困,运化失职故纳呆腹胀、肢体困倦;脾气不能分清泌浊故大便溏薄。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三)瘀血阻滞证
1.临床表现:疱疹基底暗赤,疱液为血性,疼痛剧烈难忍,伴情志抑郁、夜不安寐。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2.证候分析:毒邪侵及肌肤,阻于脉络,以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疱疹基底暗红、疱液为血性皆属瘀血之象;气机不畅,情志抑郁,瘀血作痛故夜不安寐。舌暗有瘀点、瘀斑及脉涩皆为气滞血瘀的表现。
(四)心脾两虚
1.临床表现:局部可见溃疡,不易愈合,或者局部坏疽,伴四肢无力、语声低微、面色不华、心悸气短等。舌胖大,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
2.证候分析:久病耗伤人体正气,气血虚弱,故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甚至坏疽。脾气不足则四肢无力、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心脾两虚则语声低微、面色不华。舌胖大,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皆为气虚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本病绝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多为散发,与季节无关。皮疹数日内出齐,3周~4周内消退。
1.症状:在皮疹发生前可有发烧、倦怠、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因人而异,可轻可重,可有可无)。患部皮肤有瘙痒、烧灼感,伴有神经痛。疼痛的程度与年龄有关,年轻者痛轻,老年病人疼痛较重。即使皮疹完全消退后,一部分人仍有疼痛感并可延续数月至半年以上。沿着神经分布发生的疼痛是此病的特点之一。
2.体征:一般疼痛与出现皮疹之间的间隔平均为3天~5天,多者达10天。也有直接出现皮疹者。阴茎部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其上出现密集成簇的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1天~2天内则成为水疱,透明清彻,疱壁紧张,周围红晕。皮疹在2天~5天内陆续不断地出现,水疱可以由透明发亮变为混浊,逐渐吸收,干涸结痂;或者水疱破裂,形成糜烂面或表浅溃疡,最后结痂,脱落而愈,皮肤上遗留一时性的色素沉着,或淡红斑,一般不留疤痕。有一些病人水疱为出血性,称出血性带状疱疹;一部分体弱,抵抗力较差的病人水疱破溃后可成为坏疽性病变,称坏疽性带状疱疹。当阴茎部皮疹较重时,局部显著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水疱内容物的细胞学涂片、活检或血清学方法都可以对感染作出确诊。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阴茎疱疹相鉴别。本病皮疹具有集簇性,大多发生于单侧,疱疹沿第3骶神经呈带状分布,并有神经痛等特点。而阴茎疱疹部位常为头、包皮、冠状沟附近,无偏侧分布的倾向,且可以查到特殊的疱疹病毒,多为单纯疮疹Ⅱ型病毒。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病程为3周~4周,60岁以上患者病后神经痛的发病率较高。一部分体弱之人及并发细菌感染者易造成病情迁延,甚至发病后数日全身发生水痘样皮疹,即泛发性皮疹,预后较差。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西药治疗
1.全身治疗
(1)镇静止痛可选奋乃静4mg,每日3次;盐酸氟奋乃静1mg,每日3次;甲硫达嗪25mg,每日3次;阿米替林75mg/d~100mg/d,分3~4次服;或泰尔登50mg~100mg必要时肌肉注射,也可口服该药50mg,每日4次共4天~10天。
(2)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0.1mg,肌肉注射,每日1次;维生素B??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4天~10天。也可口服。
(3)皮质激素类药对于严重反应者,口服强的松,每日60mg,1周后减至30mg/d,再1周后减至15mg/d。
(4)抗生素继发感染者,可酌情选择应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
(1)2%龙胆紫溶液局部涂搽用于渗出、糜烂者。
(2)炉甘石洗剂,用于局部瘙痒且渗出不多者。
(3)0.1%的雷佛奴尔溶液,或0.1%的新霉素溶液局部湿敷以预防感染。
(4)抗生素霜膏如氯霜、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用于局部有感染表现者。
(5)局部封闭神经根区注射0.5%~1%的普鲁卡因5ml~10ml。止痛效果较好。(6)垂体后叶素,每次5u~10u,肌肉注射,每日1次或隔日1次,共2~3次对神经痛有效(高血压者禁用)
中医治疗 病之初期宜清火利湿除热解毒。病之后期宜虚实兼顾,益心气,健脾除湿兼清余热。
一、辨证论治:
(一)心、肝火盛证
治法清泻肝胆之实火兼清心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导赤散加减。心火亢盛者加黄连、灯芯草以清心除烦;肝胆火旺者加茵陈丹皮苦参以加强清肝利胆,清热解毒之功。
(二)湿热内蕴证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方药除湿胃苓汤或苡仁赤小豆汤加减。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白术泽泻猪苓茯苓健脾利湿;栀子黄柏清热燥湿;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或选生苡仁、赤小豆、茯苓皮车前子清热健脾利湿;金银花、地肤子、马齿苋清热解毒;生地赤芍清热凉血共奏利湿、清热、凉血、解毒之功。
(三)瘀血阻滞证
治法活血破瘀,清热止痛。方药四物汤金铃子散加减。方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芎当归、生地、赤芍养血活血;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若血瘀较重疼痛明显者可加蒲黄灵脂乳香没药加强活血止痛之功;若热象仍存者加连翘、蒲公英白藓皮等清热解毒止痒。
(四)心脾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脾。方药心气不足者以炙甘草汤加减,脾气虚弱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前方以党参炙甘草大枣益气以补心脾;干地黄麦冬阿胶、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诸药合用可补心气之不足。后方中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调补中焦;陈皮理气;当归补血使气血调和;升麻柴胡升举阳气且托毒外达,诸药和用可治气虚之带状疱疹,可酌加马齿苋板蓝根等法湿解毒。
二、单验方治疗
1.马齿苋合剂:方中以马齿苋、大青叶、当归为主药,煎汤服用。
2.马齿苋解毒汤:马齿苋、大青叶紫草、败草、黄连、枣仁、煅龙牡或磁石。内服。
3.大延汤:大青叶、延胡索、板蓝根、黄芩防己白芷、紫草、金银花、党参、白藓皮、甘草。内服。
4.半边莲,捣烂外用。
5.胡荽鲜品捣烂外用。
6.王下留行焙干研未和蛋清调搽患处。
7.鲜韭菜根30g,鲜地龙20g,捣烂如泥,加少量麻油和匀外涂。每日3次左右。8.30%藤黄酊外搽。每日3次左右。另外复方地榆氧化油、疱疹油等外涂患处效果也较好。
中药 1.全身治疗
(1)板蓝根注射液4ml,肌肉注射,每日1次,5天~7天为1疗程。
(2)龙胆泻肝丸每次6g,每日2次,5天~7天为1疗程。
2.局部治疗
(1)味拔毒散调浓茶水涂敷患处,每日5~7次。适用于初起者。
(2)青黛散调生菜籽油搽涂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水疱破溃者。
(3)金黄散调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有血疱或坏死者。
(4)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涂敷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破溃后有表浅溃疡者。
针灸 1.耳针治疗在相应部位或寻找最痛点,间歇留捻20分钟,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另外:肝区及神门穴埋针止痛效佳。
2.体针治疗原则上是对疱疹所在部位循经选穴,结合皮肤感觉与神经节段性分布规律选用相应部位的夹脊穴,配合辨证取穴。
(1)取皮疹发生部位相应的夹脊穴,加同侧的大冲、大溪、侠溪、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采用泻法。每日1次,连作5天~7天。
(2)取内关、曲池、阳陵泉、三阴交、支沟等,采取提插捻转的手法,留针20分钟~30分钟,每日1次。如果针刺与电针合用可以加强疗效。
(3)砭法用三棱针,贬刺患处,刺破水疱,出血为度,对于水疱不破而胀痛者有效。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内裤宜柔软,清洁,勤换洗。(3)勤剪指甲,避免搔抓后破溃感染。
康复
预防 平素应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调畅情志,避免过劳,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而减少发病的机会。
历史考证 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明朝王肯堂的《疡医准绳》中有“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贯珠,何如?曰是名火带疮,疹名缠腰火丹”的记载。明朝另一位医家申斗垣所著的《外科启玄》称蜘蛛疮:“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明朝医家陈士锋在《外科秘录》中描文到“蛇窠疮生于身体脐腹之上下左右,本无定处,其形象宛如蛇也,”至清朝时,祁坤的《外科大成》中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相关文章
 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
 二十一、儿童型肠息肉
 盗汗
 录音整理工作守则
 来俩大腰子补补肾——话说进补
 延胡索散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