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hrush(TCM) |
拚音 | EKOUCHUANG(ZHONGYI) |
别名 | 雪口,西医: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口腔、舌上出现片状白屑,状如鹅口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鹅口疮是因感受邪毒,心脾积热,上熏口舌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鹅□疮(雪□)诊断标准: 1.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2.口腔粘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不易拭去,强行剥脱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颊粘膜上多见,齿龈、舌面、上颚都可受累,重者可延及悬雍垂、扁桃体。 3.口腔白膜镜检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多见于新生儿、有营养不良、腹泻、久病体弱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病史。 2.口腔、舌上可见白屑,可融合成片,不易拭去,重者向咽部蔓延,影响吸奶或呼吸。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取白屑少许置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镜检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白喉:以发热,咽痛,咽、喉、鼻等处出现白色假膜不易剥脱为主要表现,,咽试纸分泌物作白喉杆菌培养可找到白喉杆菌,荧光抗体法检查自喉杆菌有早期诊断价值。 |
疗效评定标准 | 鹅□疮(雪□)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病变消失。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心脾积热证:口舌满布白屑,周围红赤,口干喜饮,烦躁不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指纹紫红。清心泻脾。清热泻脾散。 2.阴虚火炎证:口舌散布白屑,周围淡红,形体消瘦,面白颧红,口干不渴,舌质嫩红,脉细数。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加减。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薄荷、甘草煎水,试洗口腔或漱口,然后吹以冰硼散。 2.西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局部涂1%龙胆紫溶液,必要时可口服制霉菌素。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鹅口疮又名雪口。其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鹅口候》:"小儿初生,口里白屑起,乃至舌上生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外科正宗》有"鹅口疮"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