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uerperal heatstroke(TCM) |
拚音 | CHANGRUZHONGSHU(ZHONGY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产褥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胸闷头晕、恶心、发热、汗出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产褥中暑指妇女在暑月产育,因居室高温闷热,衣被过厚,体热不能及时散发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产褥期处暑热季节,居室环境过暖或着衣被盖过厚等。 2·症见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胸闷、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达40C,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甚至神志不清,昏睡抽搐,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减弱。更严重者可出现暑脱。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产后子痫: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症状,或产后高血压、头晕、头痛、目眩、牙关紧闭、四肢抽搐,无发热,与季节无关。 2·产后发热:与季节发病无关,体温升高,有生殖系统炎症的局部症状,白细胞计数升高。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辨证论治: 1.暑热内郁证:产后头痛头晕,恶热心烦,面红气粗,口燥渴饮,汗多,舌红少津,脉大而芤。益气生津泄热。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2.暑人心包证:产后碎然晕倒,不省人事,身热肢厥,气粗而喘,牙关微紧或口开,脉大或滑数。清心开窍。牛黄清心丸。 3.阴竭阳脱证:产后头晕心悸,四肢无力,汗出肢厥,昏仆,脉细数而微。益气回阳。生脉散合参附汤加减、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物理降温:移病人到通风凉爽地方,用冰水或冰水酒精在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擦浴,冰水灌肠,用力按摩四肢防止周围循环郁滞等。 2.药物治疗:降温可选用氯丙嗪,或加地塞米松静滴,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纠正酸中毒、呼吸衰竭、抽搐。 3.针灸疗法:人中、内关、足三里、手十二井、十宣穴,急刺,强刺激。 4.中成药: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口服。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产褥中暑之病名见于《妇人大全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