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blood-wind fatigue (TCM) |
拚音 | XUEFENGLAO(ZHONGYI) |
别名 | 产后劳,西医:席汉氏综合征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产褥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性征萎缩,性欲减退,毛发脱落,消瘦,眩晕等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血风劳是因失血,或癌瘤,或感染邪毒,或手术及外伤头部,以致精血不足,脏气亏损而形成。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多发生于生育期妇女,有产后大出血及休克史。 2.产后无乳,闭经,性欲减退或消失,生殖器官及乳房萎缩。 3.可有贫血,畏寒,面色苍白,水肿,食欲不良,大便秘结,皮肤干结,表情淡漠,烦躁失眠,迟钝,心率缓慢等症状。 4.肾上腺皮质激素过低时,可有虚弱,疲倦,厌食,低血糖,低血压,抵抗力低,易感染。 5,甚者出现高热,呕吐,谵妄,昏迷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蝶鞍CT:鉴别垂体肿瘤。 |
实验室诊断 | 1、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水平低落,24小时尿中17一KS,17一OH明显降低,游离皮质醇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试验显示延迟反应;血清蛋白结合碘、血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降低,甲状腺吸I率降低;血糖低,血色素低,嗜伊红细胞数偏高:血FSH、LH、TSH、PKL均低于正常。 2.垂体前叶储备功能测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均显示垂体前叶储备功能差。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瘿劳:有贫血,畏寒,面色萎黄浮肿,食欲不振,大便秘结,皮肤粗糙,心率减慢等表现,但不伴性征萎缩现象。2.黑疸:有虚弱,疲倦,厌食;低血糖,低血压等症状,但无产后大出血病史,无性征萎缩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积极预防治疗产后大出血和产褥感染,防止休克时间过久,一旦发生,早诊断早治疗。 2.肾上腺皮质功能低者,可用强的松5mg/日,或醋酸可的松25mg/日,清晨服2/3全日量,下午服1/3全日量。 3.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用甲状腺素片从小剂量开始替代治疗。 4.性腺功能低下者,可用乙烯雌酚、安宫黄体酮、黄体酮等人工周期疗法。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面色萎黄或苍白,肢软乏力,乳少或无乳,月经量少或闭经,阴毛、腋毛脱落,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补气益血。人参养营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面色晄白,嗜睡易倦,食少腹胀,畏冷肢凉,便溏尿清,毛发脱落,性欲减退,或有肢体浮肿,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无力或沉迟。温补脾肾。毓鳞珠加仙茅、仙灵脾、熟地、山萸肉。 二.单方验方: (1)紫河车合剂:紫河车、粉甘草各4.5g,锁阳、肉苁蓉、炙蜂房各10g,yin羊藿。党参、枸杞子各12g,黄精、紫石英、山药、百合各15g,水煎服,1剂/日。 (2)四二五合剂:当归、白芍、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仙茅各10g。熟地、枸杞子、仙灵脾、牛膝各15g,川芎6g,水煎服,1剂/日。 |
中药 | (1)十全大补丸,1丸/次,2次/日。 (2)鹿茸粉1~39,人参10g,煎汤送服。 (3)河车大造丸,1丸/次,2次/日。 |
针灸 |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取足三里、肾俞、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等,交替使用,留针20~30分钟,用补法或加灸。 (2)耳针疗法:取脾、肾、皮质下、中脘,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血风劳之病名见于《妇人良方》。又名产后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