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阴痒(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vulvae pruritus(TCM)
拚音 YINYANG(ZHONGYI)
别名 西医:外阴瘙痒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妇科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女性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或伴带下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阴痒多因湿热下注,或阴虚血燥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外阴瘙痒诊断标准:
1. 外阴无明显异常,只有瘙痒,多见于中年妇女。
2.病因不明,未查到致病菌如滴虫、霉菌等,尿糖阴性。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外阴甚至阴道内瘙痒难忍、坐卧不安,有时可波及肛门周围,夜间和月经期瘙痒加甚。
2.常伴有带下增多,或局部皮肤稍红、有抓痕等改变。
3.化验检查阴道分泌物,寻找致病原因。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女阴湿疹:虽有外阴瘙痒,但以外阴局部皮肤潮红、肿胀、糜烂为基本特征。
2.阴燥:以外阴皮肤和粘膜变白,甚至萎缩为主要表现,瘙痒为或有症。
3.带下病、尿瘘:带下多或尿液浸渍而阴部不洁时,可致阴部瘙痒,但与阴痒有主次因果之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下焦湿热证:阴部瘙痒,甚则疼痛,坐卧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其气腥臭,胸闷心烦,口苦而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下焦湿热。萆薢渗湿汤加苍术白鲜皮鹤虱等。
2.肝肾阴虚证:阴部瘙痒,灼热干涩,夜间尤甚,带下量少,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耳鸣,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滋补肝肾。知柏地黄汤加当归白藓皮、制首乌、地肤子等。
3.血虚风燥证:阴部瘙痒,夜间尤甚,外阴干燥,或见脱屑,可伴头晕目眩。心悸寐差,多梦健忘,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淡,脉细涩。养血润燥止痒。养血胜风汤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熏洗疗法:
(1)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0~15 9,煎水趁热行熏后坐浴,1次/日,10次为1疗程。若阴痒破溃者,则去川椒。
(2)透骨草10g,蒲公英马齿苋、紫花地丁防风羌活独活各5g,艾叶6g,甘草3g,煎水熏洗。
(3)蛇床子、苦参、威灵仙、鹤虱、狼毒归尾,煎水趁热先熏后洗,临洗前加入猪胆汁1~2枚。
2.药膏疗法:
(1)蛤粉3g,冰片0.3g,共研细未,将药粉撤在外阴部,或用香油调和涂敷。1~2次/日,10次为:疗程。适用于阴痒皮肤破损者。
(2)鹿衔草仙灵脾覆盆子等量,共研细未,香油调膏,涂患处。
3.西药治疗:外用10%雷锁辛加10%利凡诺溶液洗后,涂以40%气化油膏;慢性者可用皮质激素软膏或2%苯海拉明软膏涂擦。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千金翼方》有治妇人阴痒方。《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阴痒候"。
相关文章
 探索中医『阴阳五行六气一体化』新说及其临
 中药识别歌诀
 医方考 噎膈门第二十六 上课笔记
 人参煎(《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长久的手淫邪淫会让人离幸福、真我,远去吗
 温阳法治疗崩漏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