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vertigo during period(TCM) |
拚音 | JINGXINGXUANYUN(ZHONGYI) |
别名 | 西医:经前紧张综合征。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月经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月经期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经行眩晕多因阴血亏虚,肝阳偏亢,或痰湿内阻,清阳不升所致。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头晕目眩。 2.随月经周期而呈规律性发作。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风眩、虚眩:多有血压增高或偏低,眩晕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2.耳眩晕:或可于月经期发作,但无与月经呈周期性发作的关系。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气血两虚证:经期或经后头晕目眩,神疲气短,心悸失眠,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益气养血。归脾汤加白芍、首乌、枸杞子。 2.阴虚阳亢证:经期或经行前后头晕目眩,烦躁失眠,耳鸣,面部烘热,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滋阴潜阳。杞菊地黄丸(汤)加女贞子、旱莲草、生牡蛎 等。 3.脾虚痰湿证:经行眩晕,头重如蒙,泛恶呕吐痰沫,胸闷食少,嗜卧懒言,神疲乏力,或面目浮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健脾祛湿。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
中药 | |
针灸 | 1.体针疗法:取太阳、百会、头维。风池、角孙。 2.耳针疗法:取心、肝、晕点、屏间等。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2019ҽѧְ�ƿ������ �������>> |
||
85514�������� �ͷ���ѯ��1358813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