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月经过少(中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scanty menstruation(TCM)
拚音 YUEJINGGUOSHAO(ZHONGYI)
别名 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幼稚子宫,子宫发育过小,反复流产,子宫内膜粘连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月经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以月经血量较常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经量亦少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月经过少多因精血亏少,血海失充,或经脉阻滞,血行不畅所致。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1.月经血量明显少于正常,不足30m1,点滴即净,或行经期短于2天。
2.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漏下:出血量少势缓、淋漓不尽而行经延长,且月经周期紊乱。
2.经间期出血:出血量少而呈周期性,发生在经间期(排卵期)。
3.胎漏:有恶心择食等妊娠反应,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妊娠试验阳性,B超检查胚胎存活。
4.激经:受孕早期,仍按月行经,但血量少,伴早孕反应,尿妊免试验阳性,B超检查可见妊娠囊。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1.肝血亏虚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养血调经。人参滋血汤去川芎,加枸杞子。女贞子山茱萸等。
2.胞宫虚寒证: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痛,夜尿多,舌质淡,脉沉迟。温经暖宫调经。当归地黄饮。加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等。
3.瘀阻胞宫证: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弦细涩。活血调经。四物汤香附、台乌药等。
4.痰湿凝结胞宫证:月经量少,质粘腻,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下多而粘稠,舌苔白腻,脉滑。祛痰燥湿。苍附导痰汤(丸)加减。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单方验方:(1)红花6g、益母草15g、红糖15g,酌加酒、水煎,于月经期1剂/日,分早、晚2次服。(2)元宝草15g,红糖、米酒穰适量,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
2.体针疗法:取三阴交、血海为主穴。血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肾虚配肾俞、命门、气海;血寒灸关元、气海;气滞加太冲、行间;痰阻加阳陵泉、丰隆。
3.耳针疗法:取子宫、卵巢、附件、肝、屏问、三焦、盆腔、下腹,每次选3~5穴,留针30分钟。
4.可用雌激素、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子宫内膜粘连可放置宫内节育器。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济阴纲目》曰:"经水涩少,为虚为涩。"
相关文章
 通脉法
 麻黄
 过敏休克麻黄汤
 蟾酥丸(《简明医彀》卷八。)
 恶寒(四)
 梨汁饼子(《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