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ersistent cough(TCM) |
拚音 | JIUKE(ZHONGYI) |
别名 | 西医:急性气管炎,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久咳指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久咳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病情进展缓慢,常因反复发作而加重,一般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常在冬春季节发作频繁。 2.以经常咳嗽、咯痰为主症,多为粘液泡沫痰,早晚咯痰较多,或伴有胸闷、气喘。 3.咳嗽发作期可于背部及肺底部听到散在的干湿罗音。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等,病轻时亦可无改变。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哮病: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为特征,一般先哮、喘而后咳嗽,缓解后可无症状,一般无慢性咳嗽病史。 2.肺络张:有咳嗽、咳吐大量粘痰或脓痰的特点,或有反复大小不等的咳血史,支气管造影可以确诊。 3.肺胀:病程长,气喘胸中胀闷之症突出,有桶状胸,唇指紫暗等症。 4.肺痨、肺痿、肺痈、肺癌、尘肺等肺脏疾病:经x线或其他检 查可发现肺部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久咳不已常演变为肺胀,甚至发展为肺心病。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急性发作期可参暴咳进行辨证论治。 1.痰湿阻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时咳甚痰多,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化痰燥湿。苍白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寒饮停肺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或吐白色泡沫痰,恶寒无汗,苔白,脉浮紧。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3.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色黄,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清热化痰止咳。清金化痰丸加减。 4.肺气(亏)虚证:咳嗽声低,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咯痰稀薄,自汗畏风,咽喉不利,舌质淡红,脉弱。补肺益气。补肺汤加减。 5.肺脾气虚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沉,气短神疲,畏风自汗,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补脾益肺。六君子汤加黄芪、冬花、贝母等。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强调戒烟,消除对呼吸道刺激因素。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单方验方: (1)川贝15g,猪肺500g,将川贝装入猪肺内,煮熟后分3次服完。 (2)麻黄200g,白蜜200g,二药拌和,加水三碗,封盖碗中,饭锅中蒸9次,每日服2匙,以愈为度。 (3)蜂蜜200g,核桃仁200g,鲜姜200g,冰糖200g,香油200g,将核桃仁、姜切细片,加入蜜、糖、油,文火煎1小时,显赭石色即可,冷后放瓷器内,15g/次,开水 冲服,3次/日。 (4)胡桃肉250g,明党参250g,百合250g,共研细沫,加冰糖未250g,黄油500g,合匀,放入瓷器内贮存,30g/次,2次/日。 (5)松子仁50g,胡桃仁50g,研成泥,和白熟蜜15g,6g/次,3次/日,饭后开水冲服。 (6)川贝10g,桑叶3g,冰糖15g,共为细未,开水冲服,1剂/日。 (7)中成药可选用橘红丸、川贝止咳露、养阴清肺膏、痰咳净等。 3.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主穴为天突、肺俞、定喘、列缺、肾俞,备穴为丰隆、膏肓、膻中、足三里、内关。每次选主穴1~2个,备穴2~3个,一般平补平泻,必要时可配用灸法。 (2)拔罐疗法:于胸1~胸6水平的背部作拔罐疗法。或在天突、中府、膻中、肾俞等穴作拔罐治疗。 4.西药治疗:可用祛痰止咳,如氯化铵、甘草合剂;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等;急性发作期宜抑制感染,可选用抗菌素。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久咳病名见于《外台秘要·久咳坐卧不得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咽喉病诸候》曰: “五脏久咳则声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