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TCM) |
拚音 | DIANKOUANGBING(ZHONGYI) |
别名 | 西医: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型及混合型。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中医病证 |
西医病名定义 | |
中医释名 | 以情感高潮与低落、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癫狂病多因情志不舒,气郁生痰、化火,扰乱神明。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可有家族史。多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偏多。 2.以情感过度高涨与低落、躁狂状态与抑郁状态交替出现为基本特点。躁狂状态表现为情绪高涨,联想迅速,动作增多,甚至兴奋躁动,打人毁物等;抑郁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联想迟钝,动作减少,睡眠障碍,甚至有欲自杀行为等。 3.上述躁狂与抑郁状态可呈间歇交替发生,而缓解期精神状态可完全正常。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阳性体征。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1.癫病:仅表现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等,整个病程中无躁狂状态出现。 2.狂病:仅表现为情绪高涨,情感活跃,易激惹等,整个病程中无抑郁状态出现。 3.脏躁:虽有情绪波动,精神抑郁等表现,但神识清楚,自知有病,行为正常,无躁狂状态与抑郁状态交替出现情况。 4.神劳:虽有神情不宁,情绪易波动等表现,但神志清楚,行为正常,无躁狂、抑郁间歇交替发生的临床表现。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抑郁状态时,应主动关心,解释和劝慰,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有自杀行为的病人,必须提高警惕,严加防范,预防自杀。 2;躁狂状态时,应尽快控制症状,减少和避免各种激惹因素。 3.针灸疗法:出现抑郁状态时参照癫病治疗;出现躁狂状态时参照狂病治疗。 4.单方验方: (1)菖蒲10g,白矾3g,水煎服,1剂/日。 (2)苦参30g,水煎服,1剂/日。 (3)柴胡10g,香附10g,炒枣仁12g,白芍12g,郁金12g,当归15g,茯神15g,龙齿15g,菖蒲6g,浮小麦60g,甘草10g,水煎服,1剂/日。 5.西医西药:狂躁症时主要控制狂躁,可用钾盐、氯丙嗪、氟哌啶酸等;抑郁症时主要抗抑郁治疗,有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阿米替林等。亦可用电抽搐疗法。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癫狂病首见于《灵枢·癫狂》。《肘后备急方》有“治卒发癫狂病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