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osteoarticular syphilis |
拚音 | GUYUGUANJIEMEIDU |
别名 | 中医:脊髓痨,梅毒致痿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性病,骨与关节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骨与关节梅毒是全身性梅毒感染在骨与关节的表现。由梅毒螺旋体,随血流至骨发生病变。胎传梅毒的早期及晚期均可产生骨关节病变。获得性梅毒除第一期不侵犯骨与关节外,第二及第三期均可产生骨膜、骨、髓腔以及关节的炎症。 |
中医释名 | 梅毒致痿是梅毒损及脊髓,以发生闪电样痛,下肢感觉异常、障碍,步态不稳等为主要表现的晚期梅毒。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胎传早期梅毒病理改变除骨膜炎及骨髓炎外,在长骨生长较快的部分,如桡骨、胫骨及股骨,可发生骨软骨炎或干骺端炎,严重损害了软骨的钙化和骨化。此后,骨化过程进一步障碍,炎性病变堆积在骺板上。在骺板与钙化软骨接界处的肉芽组织非常脆弱,容易发生骨骺分离。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梅毒螺旋体随血流至骨组织,滞留于干骺端,产生非化脓性炎病变。如果机体防御力强,病原体即被消灭,炎症消退;如果防御力不足,组织即进一步被肢坏、坏死,产生树胶样肿。在骨质被侵犯的同时,刺激骨膜;并产生新骨。炎症亦可穿碳组织产生瘘管及继发感染。晚期胎传梅毒或偶发于获得性梅毒的第三期,可波及关节。前者表现为无痛性关节大量积液,常为双侧对称,关节液清晰;后者,长骨的树胶样肿病变如发生在骨端,该关节出现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亦可穿透入关节成为树胶样肿性关节炎,也有发生继发感染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在不同的阶段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
病史 | |
症状 | 临床可见新生儿肢体近关节处肿胀、压痛,病儿烦躁哭闹、不愿活动患肢,呈“假性瘫痪”。常伴有梅毒性角膜炎、皮肤病变、粘膜损害等。在出生早期即有症状,也可在6个月后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骨与关节疼痛,其程度轻重不等、有时剧烈如钻,常为间歇性,活动时稍好,休息及晚间加重,影响睡眠。局部皮肤有时可有肿胀及压痛,第三期病人在患处常出现溃疡及瘘管。血清试验阳性,但少数病人亦可阴性。本期的关节病变表现为关节痛及反应性积液,有的表现为树胶样肿性关节炎。 |
体征 | 1.有冶游史,梅毒史或有晚期梅毒的其他临床表现。 2.初起胸或腰背部有束带感或疼痛,下肢感觉过敏,有闪电样疼痛,继而下肢肌肉松弛,步态不稳,感觉减退或消失,甚或下肢软瘫,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X线表现为广泛的成骨性密度增加,皮质增厚,呈花边样或层状排列,有时髓腔不能分辨。树胶样肿性病变表现为虫蛀状破坏,或局限性透明区,在骨皮质及髓腔均可发生,但死骨少见。 |
实验室诊断 | VDRL试验、USR试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以及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测定均呈阳性。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早期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病变相区别;晚期应与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及骨肉瘤等相鉴别。晚期脊髓痨病人能发生神经源性关节炎,又称Chareot关节。症状为骨端硬化、破坏,无痛性脱位及骨赘增生。 |
中医类证鉴别 | 1.痿躄:以四肢尤其是下肢进行性麻痹不仁、痿弱无力,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无梅毒史与梅毒的其他症状,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 2.肢痿:以四肢未端对称性感觉与活动障碍,肌肉萎缩,皮肤嫩燥,出汗异常,为主要表现,病史及血清学检查可资鉴别。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治疗同全身性梅毒感染。少数病人需作病灶清除。长管骨骨膜炎有剧烈疼痛者,在压痛区作一纵形切开和切去一条骨皮质直到髓腔,以减少张力,疼痛就很快消失。抗生素的应用可提高疗效,但有些畸形及Charcot关节等较难治疗。 |
中医治疗 |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络证:腰背部肌肉紧束如裹带,下肢闪电样疼痛,不可触摸,下肢软弱无力,步态不稳,口苦口干,小便短涩,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活络通经。四妙丸加络石藤、忍冬藤、海风藤、土茯获苓等。 2。肝肾亏虚证:下肢痿软或瘫痪,肌肉松弛,渐而萎缩,麻木不仁,腰膝酸软,形瘦骨立,头晕耳鸣,或二便失禁,舌红苔少,脉弱。补益肝肾。偏肝肾阴亏者,虎潜丸,合左归饮加减;阴阳两亏者,地黄饮子加减。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抗梅毒抬疗见梅毒。 2.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选环跳、秩边、伏兔、阳陵泉、昆仑、承山、夹脊、肾俞、天宗等穴。 (2)穴位注射疗法:取穴同体针,采用丹参注射液等,0.5~lm1/穴。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