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olliculitis
|
拚音 |
MAONANG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球菌性皮肤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葡萄球菌等感染毛囊部所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多见于成年人。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成年人。职业中接触矿物油、沥青、煤焦油,治疗中外用皮质激素软膏、焦油类软膏,以及伤口包封治疗等均能引起毛囊炎。抵抗力低下,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患者易得本病。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毛囊口角层下脓疤、毛囊口部有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基本损害呈与毛囊一致的红色丘疹,其中心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周围绕以红晕。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疤痕,自觉瘙痒。好发于有毛发及易受摩探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及背部,经常接触油脂或沥青的工人,则四肢常受累。反覆发作者,称复发性毛囊炎。易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应与寻常性痤疮鉴别,后者见于青春期,惯发于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可外用5%-10%硫黄炉甘石洗剂或3%碘酊,也可用O.5%新霉素软膏。重者内服抗生素或中草药;反覆发作者可用葡萄球菌混合菌苗,同时治疗有关的疾病和瘙痒性皮肤病,注意清洁卫生。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