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sycosis
|
拚音 |
XUCHUA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球菌性皮肤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须疮(sycosis)是指局限于胡须部的细菌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偶然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常能从鼻腔中培养出同型细菌。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脂滥性皮炎患者易患本病,室内工作者较室外工作者多见。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受累的毛囊充满多形核粒细胞,毛囊周围尚可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异物巨细胞组成的慢性肉芽肿浸润,皮脂腺可被破坏。狼疮样痤疮中,皮脂腺和全部毛囊可被破坏,代之以疤痕组织。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脂滥性皮炎患者易患本病,室内工作者较室外工作者多见,疲劳和情绪波动常使本病复发。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本病好发于30-40岁的男性。原发损害是疏散的、水肿性的毛囊丘疹或脓疮,中央有毛发穿过,受累毛囊可以融合,产生斑块损害。亚急性损害不规则地分布在胡须区或成群出现,特别在上唇或下颌关节,可反覆发作数月或数年。慢性损害聚合成斑块,好发于上唇和颌部,病期常更长,可达20年之久,并常有结痂和鳞屑,但毛发完好,没有明显的疤痕。如毛囊被破坏,形成疤痕以及肉芽肿样炎性改变可使这些皮损成为狼疮样,称为狼疮样须疮。其损害中间为一粉红色的萎缩疤痕,周围绕以丘疹和脓疮组成的活动性边缘。这种损害通常从一侧耳前或额部开始,可向任何方向不规则延伸,头皮可以受累,使毛囊破坏,毛发缺如,如不及早处理,可无限期的发展。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亚急性损害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热敷,每日2-3次,再外用抗生素软膏或洗剂(如新霉素、杆菌肽或多粘菌素B),但停药后易复发。慢性期即使联合应用抗生素与皮质激素效果也不明显,但仍可试服四环素或红霉素。狼疮样须疮须内用抗生素。根据带菌者的鼻拭培养结果,使用相应敏感抗生素外搽鼻前庭,可预防复发。同时应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劳累和紧张,积极治疗鼻咽部慢性病灶。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