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ulcer of nasal septum
|
拚音 |
BIZHONGGEKUIYA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鼻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发生在鼻中隔粘膜或粘骨膜的溃疡称鼻中隔溃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许多因素可引致鼻中隔溃疡,如被手指挖伤,一般细茵或真茵引起的炎症,结核、麻风、白喉、梅毒引起的特源性感染,化学药剂(如铬)的长期刺激,鼻内分泌物的浸渍,填塞时引起的粘膜溃破等。恶性肉芽肿或肿瘤,有时亦可表现为顽固性溃疡。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鼻中隔溃疡多位于中隔前下区。溃疡深度大部分限于粘膜,较表浅,但也可累及软骨及骨质,严重时可致穿孔。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绝大部分溃疡属于普通的细菌感染,常有鼻内干燥不适,轻度疼痛,少量出血。
|
体检 |
检查可直接窥见溃疡。溃疡呈凹陷状,有时可有周围粘膜充血,或有干痂块附着,表面常覆盖少量细小肉芽。外伤(包括手术)引起者,病起表面常盖白膜。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原则为查明病因,根据病因予不同处理。普通溃疡可用消炎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局部涂布。溃疡长期不愈,即使主觉症状轻微,也应进行活检,以除外特源性感染与恶性肿瘤。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应针对病因,如戒除挖鼻习惯,治疗鼻窦疾病,医生进行鼻内手术操作时需谨慎细致,个人注意鼻部卫生,加强对结核、麻风等传染病的预防等。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