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apilledema
|
拚音 |
SHISHENJINGRUTOUSHUIZHO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视网膜及视神经疾病,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视神经乳头(或视乳头)水肿是指视神经乳头的非炎性水肿。由眼眶或眼球因素引起的视神经乳头水肿限于病变侧。颅内压增高或全身所致者几乎都是双侧。但如一眼原先已发生视乳头萎缩,后来由于高颅压引起的视神经乳头水肿只能在另侧健眼上出现典型的例子为额叶底部肿瘤引起的Foster-kennedy综合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主要是由颅内高压引起。全身疾病如恶性高血压症、眶内占位性病变,以及眼球外伤或手术后的长期低眼压也能导致发生。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发病机制和临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充分阐明。颅内压升高使视神经鞘内压力增加,导致视神经内轴浆的流动在巩膜筛板处受阻,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理。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表现除头痛、喷射状呕吐等高颅压及神经系统症状外,眼部症状可能有一时性黑蒙,持续5-10s消失但可反覆发生。如有外展神经麻痹则出现复视症状。眼部检查瞳孔多数正常,无传入性瞳孔障碍。诊断依据主要的改变在眼底,最初视神经乳头上下边界模糊,以后波及鼻侧与颞侧,同时因毛细管扩张乳头显得充血,视网膜静脉也明显扩张。水肿进一步发展后,视神经乳头渐隆起,生理凹陷消失,视神经乳头表面及附近视网膜上出现条形出血及软性渗出。如果高颅压仍未解除,视神经乳头水肿继续加重,视神经乳头向玻璃体内突起,其高度可用眼底镜测量(3屈光度相当1mm)。高度肿胀的视神经乳头同时也将四周视网膜向外推移,形成环绕视乳头的环形网膜皱襞,在视野上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水肿也从视神经乳头扩散到视网膜,后极视网膜因水肿失去透明性变灰白色,当黄斑发生水肿或有出血渗出时,视力明显下降。长期的视神经乳头水肿最后导致视神经萎缩:乳头水肿逐步消退,代之以神经胶质增生、毛细管闭塞,使视乳头颜色变白,视网膜血管变细,近乳头处血管旁出现白鞘。这时视功能因视神经纤维的不可逆性损害而丧失。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上,视神经乳头水肿特别在早期,其眼底形态与视乳头炎无异,故需与之相鉴别。视乳头炎起病即有显著的视力下降,而视乳头水肿早期视力完全正常;视乳头水肿几乎都是双侧,而视神经乳头炎60%是单眼发病;视野方面,视乳头炎引起中心暗点,视神经乳头水肿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其他如神经系统检查,X线头颅摄片及CT扫描发现也能协助鉴别诊断。葡萄膜大脑炎(Harada)病,有头痛、呕吐、双侧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界模糊,故常与视乳头水肿相混淆,但根据视力减退,中间质混浊及可能伴有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可作出正确诊断。此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神经乳头血管炎在眼底形态上与视神经乳头水肿也有相似之处,不过前两者极少双眼同时发病,起病时即有视力减退。而且静脉阻塞一直散布到赤道部以前的广泛眼底出血,与视乳头水肿的出血仅限于视乳头周围也大不相同。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视乳头水肿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导致高颅压的病因以降低颅内压。加高颅压一时难以解除的,为防止长期水肿引起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可使用乙酰唑胺等利尿剂协助脱水,或考虑行视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或脑脊液短路手术。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