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phlyctenular kerato-conjunctivitis
|
拚音 |
PAOXING(SUZHENG)JIEJIAOMOY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眼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泡性结角膜炎是一种对微生物蛋白,包括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茵、粗球孢子菌等蛋白的迟缓型变态反应。除眼部症状外,也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部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湿疹。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营养不良,体质虚弱的儿童与青少年。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学上结膜疱疹系由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所组成的结膜上皮下浸润,无干酪样坏死。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结膜泡疹表现为灰红色小结节,可单个或多发。约1-3mm大小,多位于角膜巩膜缘,邻近结膜充血,呈扇形。突起的粟疹顶端不久崩溃形成溃疡,数天后愈合消失。单纯结膜泡疹无明显刺激症状,愈合后结膜不留疤痕,但有反覆发作的趋势。有时结膜泡疹可侵入角膜形成浅层圆形浸润及溃疡,并有一束血管随之侵入向角膜中央发展,称束状角膜炎。角膜有疱疹时即引起怕光、流泪、睑痉挛等刺激症状,愈后留下疤痕。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局部滴可的松眼药水和0.5%链霉素眼药水常有良好效果。也要注意全身营养和增强体质的措施。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