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ermatolysis |
拚音 | PIFUSONGCHU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皮肤科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皮肤松垂(cutis laxa)是指皮肤弹力纤维先天性或获得性发育缺陷而引起的皮肤松弛,并可累及内脏。患者大多为散发性。少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本病的发生曾考虑是由于患者的弹性硬蛋白对弹性硬蛋白酶的易感性增加,而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铜的代谢障碍所致。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真皮内弹性纤维减少,有些具颗粒变化及断裂、变短,残留的弹性纤维边界不清楚。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先天型皮肤松垂:患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有皮损。初起为皮肤水肿,以后水肿逐渐消退,皮肤出现松弛、下垂、起皱褶。全身皮肤都可累及,而以面、颈、肩部为好发。面部皮肤松弛,使患儿呈早老面容:眼睑下垂、钩状鼻、长人中、长耳朵。两颊、颈侧、腋下等部位过度的皮肤皱褶,可使皮肤形成带蒂的皮肤悬吊。内脏也可受累,常见的有肺气肿、自发性气胸、右心肥大、后束支传导阻滞、动脉瘤、多发性疝和憩室、肛门、阴道及胃粘膜脱垂。男性患者可发生阳痿、阴茎小、毛发稀少等改变。本病偶而发生于儿童期或中年期。 2、获得型皮肤松垂:一般起病较晚,从儿童到老年均可发病。皮肤先有血管性水肿或炎症改变,继而出现松弛。内脏也可受累。轻度皮肤外伤即可引起紫癜,在骨突部位可形成纤维化结节。 3、局限型皮肤松垂:病变常局限于某一部位,如眼睑、胸、腹等部位。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弹性假黄瘤、神经纤维瘤及矮怪病等相鉴别。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整形外科手术可纠正沿、憩室、皮肤悬吊脱垂。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