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familial white folded dysplasia of mucous membrane
|
拚音 |
NIANMOJIAZUXINGBAISEZHOUBIJIEGOUBULIANG
|
别名 |
白色海绵状痣,遗传性白斑病,白色皱襞齿龈口腔炎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口腔科疾病,遗传性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粘膜家族性白色皱襞结构不良又名白色海绵状痣、遗传性白斑病或称白色皱襞齿龈口腔炎。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为一遗传性口腔粘膜病,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决定。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组织病理示角化不全和角化过度,棘层增厚,棘细胞明显空泡化,并有胞浆浓缩。电镜检查证明为张力原纤维聚集所形成,此种胞浆浓缩呈嗜酸性、圆形,有诊断意义。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患者可于出生时即有粘膜损害,亦可于儿童期和青春期出现。颊部、唇部和牙龈粘膜是好发部位,但整个口腔粘膜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受累。损害粘膜呈白色、增厚,形成不规则的皱襞。触之质软如海绵状。肛门和阴道有时可有类似病变。主观症状缺如,病程良性。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本病需与遗传性良性上皮内角化不良症和粘膜白斑病相鉴别,前者有眼结膜受累而无肛门和阴道病变,后者病损局限,无海绵状感觉之特点。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上目前尚无有效疗法。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