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listeriosis |
拚音 | LISITEJUNBI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传染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李司忒菌病是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有新生儿播散性粟粒样脓肿、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李司忒菌为革兰阳性小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胞,有鞭毛和动力。血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有β型溶血。按菌体和鞭毛抗原可将该菌分为4个血清型,还可再分成若干亚型,对人致病者以1a、Ib和4b多见。李司忒菌是细胞内寄生菌,人体消灭此菌依靠细胞免疫,故李司忒菌病易发生于免疫功能减退的病人。动物是李司忒菌的储存宿主,健康带菌者的粪便中可带菌。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以夏季为多。 |
地区 | 本病城市多于农村。 |
人群 | 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免疫功能有缺陷者易受染。 |
强度与传播 | 一般散发,偶在婴儿室、病室可发生小流行。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本病通过粪-口传播,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眼和皮肤直接接触病畜,也可发生局部感染。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全身感染时,各脏器有播散性针尖大小黄白色小脓肿,肝脏最为显著,其次为脾、肾上腺、肺、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等。脑膜炎患者表现为化脓性软脑膜炎和室管膜炎,伴脾脏充血肿大,肝、肾上腺和肺有局灶性坏死和炎症。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凡新生儿及有免疫功能缺陷而发热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新生儿李司忒菌病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早发型于产后立即发病或于生后2一5d内发病,母亲于妊娠后期可有突然发冷、发热及全身疼痛等李司忒菌感染表现,数日后自愈;病儿多为早产儿,表现为呼吸窘迫、气急、发绀,乃至呼吸不齐或暂停,尖叫、抽搐及呕吐亦常见。体温常低于正常。可有化脓性结膜炎、出血性皮疹及脾肿大等。迟发型于产后1一3周发病,乃新生儿通过产道时或于产后受染,主要表现为脑膜炎,有拒食、多哭、易激惹、高热等,很快发生抽搐和昏迷。 成人李司忒菌病以脑膜炎为主,多见于老年人、恶性肿瘤、肝硬化、糖尿病、淋巴瘤、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移植等患者。起病急,有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颈强直等,部分有惊厥,大多于24一48h内昏迷。少数病人起病缓慢,病程中症状可暂时缓解。个别病人可表现为脑炎或脑脓肿,可出现抽搐、偏瘫、脑疝等。脑膜炎多伴有败血症。部分病人仅表现为败血症,其症状同其他细菌所致的败血症,发热呈稽留型。伴心内膜炎者多发生于原有瓣膜病变的男性,累及左房室瓣或主动脉瓣。局部接触病畜偶可发生化脓性皮肤感染或化脓性结膜炎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病人血白细胞增多,中胜粒细胞比例增高,罕有单核细胞增多者。脑脊液改变似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少数病人脑脊液澄清,白细胞以单核为主。 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关键,在疾病早期取血、骨髓、脑脊液、受损皮肤粘膜以及新生儿脐带残端、羊水、喉和外耳道分泌物以及粪、尿等作细菌培养,均可分离到致病菌。凡从有症状病人血液或脑脊液等分离所得的革兰阳性杆菌,溶血而有动力者,李司忒菌的可能性很大,应进一步行动物试验及生化反应加以证实。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本病采用氨苄西林每日150一200mg/kg,或青霉素每日20万一30万U/kg,每日分4一6次静脉滴注或肌注,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每日3一6mg/kg,分次肌肉注射。疗程2一3周,有免疫功能缺陷者延长疗程至6周。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