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tuberculosis of pericardiac endocardium and cardiac muscle
|
拚音 |
XINBAOXINNEIMOHEXINJIJIEHE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传染病,循环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结核菌可引起心脏病变,导致结核性心包炎、心内膜炎和心肌炎,以结核性心包炎最常见。参“结核性心包炎”条。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结核性心包炎多发生于中青年,由结核菌引起心包脏层和壁层的炎症。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临床上起病一般缓慢。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除表现为结核感染的全身症状(发热、体重减轻、贫血)外,可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心浊音界增大、心音遥远。心包积液量较大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加重、血压下降和奇脉等心脏压塞表现。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发现心包渗液。心包穿刺抽液多为血性渗出液,约有半数病例可涂片找到结核菌或得到阳性的接种培养结果。部分病例可发展到亚急性缩窄伴渗液或缩窄性心包炎。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治疗常为异烟肼、对氨水杨酸和链霉素联合应用,疗程18一24个月。也有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或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应用者。乙胺丁醇每日500一1 000mg, 分三次口服。利福平每日450一600mg,于早晨一次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少渗液、纤维素和肉芽组织的增生,有利于病程的改善,可与上药同时应用6一8周。心包切除术适用于经内科治疗后渗液继续增加或心影缩小而静脉压不能降低、有趋向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者。鉴于内科治疗后仍有半数须行手术,故凡内科疗效不满意,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