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损伤性颅内血肿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
拚音 SUNSHANGXINGLUNEIXUEZHO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创伤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损伤性颅内血肿指有血液积聚于颅内造成颅内压增高及脑压迫的颅脑损伤的继发病变。出血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出血量在幕上达20ml、幕下达10ml以上,即可称为血肿。 在闭合性颅脑损伤,按发生的时间,3日以内者为急性,3日以上至3周以内者为亚急性,超过3周者为慢性血肿。按血肿在颅腔内所占的位置,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②硬脑膜下血肿。③脑内血肿。④脑室内血肿。血肿位于小脑幕以上的称幕上血肿;位于小脑幕以下的称幕下血肿。血肿不伴发脑挫裂伤的为单纯性血肿;合并有脑挫裂伤的为复合性血肿。若同时有数个血肿,则称为多发性血肿。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一)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脑损伤后立即发生原发性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病人恢复清醒或昏迷程度变浅,以后又再次昏迷或昏迷加深。头部损伤病人在昏迷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是急性颅内血肿的最特征性的症状。由于硬脑膜外血肿伴同的脑损伤多较轻,原发性昏迷时间较短,故出现中间清醒期或中间好转期者较多。此外,病人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在中间清醒期内,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并在继发昏迷前多有躁动,生命体征变化也较明显。局灶症状多取决于血肿的部位。位于运动区和其邻近部位者可有对侧轻度中枢性面瘫或轻偏瘫,位于上矢状窦旁的血肿,有较明显的下肢瘫。
(二)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伤后3d内出现血肿症状,是硬脑膜下血肿中最多见的一类。其中伤后3h内出现症状者,定为特急性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特点是,①症状多较严重,并迅速恶化,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伤后仅1—2h即可出现濒危状态。②多数为持续性昏迷,程度逐渐加重,有中间清醒期者少见。③颅内压增高症状比较明显。④局灶症状可出现轻偏瘫等。⑤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尤其是特急性血肿,一侧瞳孔散大不久,即出现对侧瞳孔散大,去大脑强直和病理呼吸等濒危状态。
2.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为伤后3d—3周内出现症状者,在硬脑膜下血肿中较少见。出血来源与急性血肿相似,但损伤的血管较小且多为静脉出血。加之伴发的脑损伤较轻,故临床表现较缓和。常有中间清醒期。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可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临床中并不少见,约占硬脑膜下血肿的1/4。多数病人在伤后较长的时间内有轻微头痛,头昏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复视、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症状大体可归为以下几类:①颅内压增高。②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智力迟钝,精神失常。③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但均较轻。④婴幼儿病人有类似脑积水症状,如前囟膨隆,头颅增大。
(三)慢性硬脑膜下积液(chronic subdural hygroma)
为颅脑损伤后有大量脑脊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引起脑局部受压的一种病变。可能为损伤引起脑表面的蛛网膜破裂,脑脊液由破裂处流入硬脑膜下腔,由于裂口的活瓣作用,致使液体大量积聚。
(四)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0. 5%—1%,占颅内血肿的5%左右。出血来源多为脑挫裂伤深部的小血管。常见部位为:①颅骨凹陷骨折处,为骨折片刺伤脑内小血管。②额叶底面,为脑与眶顶骨嵴相挫引起。③颞尖部,为脑与蝶嵴相撞引起。脑内血肿常与硬脑膜下血肿伴发,偶也与硬脑膜外血肿伴发。脑内血肿病人伤后昏迷多呈持续性或昏迷逐渐加深。凹陷骨折所致的脑内血肿,中间清醒期较多见。颅内压增高症状一般都较明显。局灶症状则与血肿的位置有关。额叶底部和颞叶前部的血肿多无明显局灶症状。近运动区的脑内血肿,有偏瘫和失语,但局限性癫痫少见。顶叶血肿可有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和失用等。
(五)颅后窝血肿(hematoma of fossa cranialis posterior)
临床表现有:①着力点位于后枕部,数小时后可见到枕下部和乳突部皮下淤血。②急性血肿病人意识障碍时间较长,昏迷程度逐渐加重,或有中间好转期;亚急性和慢性血肿多有中间清醒期。③颅内压增高表现,剧烈头痛、呕吐频繁、躁动和血压升高、脉搏减慢等。亚急性和慢性血肿可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④小脑体征见于一部分病人,表现为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⑤颈部强直或强迫头位,但克匿(Kemig)征阴性,有别于脑膜刺激征。⑥有小脑幕切迹上疝时可见两侧瞳孔不等,对光反应消失和两眼垂直运动障碍。⑦一侧脑干受累可出现同侧后组脑神经麻痹(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及对侧轻偏瘫的交叉性瘫痪。两侧受累时表现为两侧锥体束征和去大脑强直等。治疗可在枕骨鳞部钻孔,发现血肿后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如在横窦处仍未达到血肿上缘时,应将骨窗向上扩大,直至能完全清除血肿为止。此外.由于颅后窝血肿常伴有对冲部位的血肿.故应根据病情或CT所见于对侧额极和颞前部分别钻孔探查。
(六)多发性颅内血肿(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指颅内同时有两个以上血肿者。可分三类:①不同部位的同类型血种,如双侧的硬膜下血肿或双侧的脑内血肿等。其中以多发性硬脑膜下血肿占大多数。②同一部位的不同类型血肿,又称混合性血肿,如同一部位的硬脑膜外血肿伴有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③不同部位不同类型血肿.如着力点发生硬脑膜外血肿,对冲点发生硬膜下血肿。多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常较严重。伤后昏迷持续,程度逐渐加重者较多,有中间清醒期者少。伤情恶化快,脑疝出现早,短时期内病人即处于濒危状态。检查应注意:有两侧性血肿时超声波探查常无中线波的移位,或仅有轻微移向血肿较小的一侧,故超声波探查正常并不能排除多发性血肿。
(七)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见于脑挫裂伤病人。出血来源于损伤的脑皮质血管。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但很少造成脑压迫。临床表现与脑挫裂伤相似,除有脑损伤的局灶症状外,还有脑膜刺激症状,多在伤后1—2d出现。腰椎穿刺脑脊液呈均匀的血性,压力增高,红细胞计数增多。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可了解出血的新旧情况。这类病人仍应进行颅超声波检查,以排除颅内同时存在血肿的可能。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三)慢性硬脑膜下积液:CT上可见硬脑膜下腔宽广的低密度积水区,脑沟变宽,脑回受压萎缩。 (四)脑内血肿:CT扫描可确定血肿的部位。 (五)颅后窝血肿:颅骨X线平片有枕骨骨折和人字缝分离者约占80%。诊断较难,特别是急性病例,大多无局限性体征,而只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征。若头部损伤为后枕部着力,局部有明显头皮挫伤,头颅X线片示枕骨骨折,以及有上述意识障碍演变,应考虑到颅后窝血肿。CT扫描可确诊。 (六)多发性颅内血肿:CT扫描对诊断多发性颅内血肿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七)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扫描可见蛛网膜下腔及颅底脑池内密度增高,常伴有脑组织水肿,脑室往往受压变小。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一)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作骨瓣成形开颅术,清除血肿,并彻底止血。静脉窦损伤最好采用肌肉片或明胶海绵覆盖于肢裂处,可以顺利止血。术后按颅脑损伤治疗。
(二)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1.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除应用脱水降颅压药物外.应根据CT所见及时手术。在无CT定位确诊时,可根据临床诊断作钻孔探查。发现血肿应予清除,彻底止血,并去颅骨瓣广泛减压。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由于伴发脑损伤较重,脑受压、脑缺血、继发性脑水肿和脑干损害等也往往较重,故预后较差。
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治疗:非手术疗法适用于轻症病例,可试用中药或大量脱水药物治疗。但多数病人需采用手术疗法。包括:①血肿引流:在血肿部位作颅骨钻孔.放出陈旧性积血。冲洗后置入引流管,行闭式引流,多能顺利治愈。②血肿切除:对于引流不能治愈者,采用骨瓣开颅,连同血肿包膜一并切除。③前囟穿刺:用于婴幼儿血肿,可在两侧前囟外侧角反覆多次穿刺,直到治愈。
(三)慢性硬脑膜下积液(chronic subdural hygroma)
治疗与急慢性硬脑下血肿相同,作钻孔探查,当切开硬脑膜时,可有大量清亮或血性脑脊液喷射而出,颅内压立即下降,脑恢复搏动并逐渐膨起。对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有坚厚包膜,使脑膨起困难者,可采用骨瓣开颅,切除包膜。
(四)脑内血肿(intracerebral hematoma)
治疗应结合损伤机制和脑内血肿的部位进行考虑。可用脑针试行穿刺,找到血肿后给予清除。
(五)颅后窝血肿(hematoma of fossa cranialis posterior)
治疗可在枕骨鳞部钻孔,发现血肿后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彻底止血。如在横窦处仍未达到血肿上缘时,应将骨窗向上扩大,直至能完全清除血肿为止。此外.由于颅后窝血肿常伴有对冲部位的血肿.故应根据病情或CT所见于对侧额极和颞前部分别钻孔探查。
(六)多发性颅内血肿(multiple intracranial hematomas)
治疗应尽可能一次手术清除所有的血肿,为此应在各相应部位都作钻孔探查,寻找可能存在的血肿。血肿清除后病人一度好转,不久又出现另一侧症状者,应再探查对侧。
(七)损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治疗主要以药物脱水、镇静、镇痛,以缓解症状。对脑膜刺激症状明显、头痛较剧烈者,可在脱水降压药物保护下,作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减轻症状。对症状不断加重者,应重复CT检查,排除血肿形成及其他并发症。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上消
 读《冉注伤寒论》笔记
 某杂志的胡话:蚊蝇是吸血鬼当杀则杀.__觉堂
 伤食
 吃药后的反应,桂附地黄丸,急急急...
 参照了西医病名的新脉书<中华脉神>对古脉学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