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magnesium deficiency
|
拚音 |
MEIQUEFAZHENG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代谢及营养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镁缺乏症(magnesium deficiency)是指机体总镁量的减少,当血清镁低于0.6mmol/L时,称低镁血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常见病因有:①胃肠道及营养因素:长期静脉输液(包括胃肠外营养支持)而无镁补充;长期严重腹泻,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长期使用缓泻剂等;肠道吸收不良,如短肠综合征、消化道瘘等;慢性酒精中毒(摄食减少,尿排出增多);急性胰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肝硬变;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等。②肾脏因素:长期应用利尿剂(特别是呋塞米);肾脏疾患,如肾炎、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等。③内分泌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长期哺乳,原发性或继发性醛固酮症。④新生儿及儿童期常见病因:新生儿低镁血症及低钙血症性惊厥,糖尿病孕妇所生新生儿,换血疗法等。以上因素常多种同时存在。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镁是人体重要的阳离子,在细胞外液中仅次于钠、钙离子。居第三位,而在细胞内液中仅次于钾离子,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镁可激活己糖激酶、胆碱酯酶等多种酶,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递、肌肉的收缩等;镁作用于周围血循环,使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镁可使十二指肠括约肌松弛,促进胆囊排空,而起利胆作用;镁能影响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的作用;镁能降低钾离子的通透性,减少细胞失钾。目前医院中常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镁,中国人正常值平均为1mmol/L。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血清镁低于0.6mmol/L时具有诊断意义,但不能单凭血清镁的测定,团体内镁减少时,血清镁仍可能在正常范围。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凡具有任何缺镁致病因素的患者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都应考虑缺镁可能,但应注意与缺钙引起的手足搐溺相鉴别。对缺镁可疑患者,其肾功能正常时,可用试验性治疗协助诊断,一般在4h左右静脉滴入10mmol镁,如症状改善,则有助于镁缺乏症诊断。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镁缺乏症常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极度增强,呈现不同程度的肌肉抽动、震颤、手足徐动或舞蹈病样动作;大汗、心动过速或室性早搏;易引出缺钙的Choostek征及Trousseau征。有的患者可出现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麻木或针刺感、淡漠、抑郁或激动狂躁、谵妄,甚至惊厥与昏迷。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对缺镁可疑患者,其肾功能正常时,可用试验性治疗协助诊断,一般在4h左右静脉滴入10mmol镁,如症状改善,则有助于镁缺乏症诊断。
|
血液 |
血清镁低于0.6mmol/L。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镁缺乏症患者大多不能进食,故需静脉注射给药。常用制剂是硫酸镁(每克含镁4.15mmol)、氯化镁(每克含镁10.5mmol)。给镁盐方法,最初2d需补充镁盐20-30mmol/d,24h均匀输入,症状控制后减量。缺镁伴重度手足搐溺症患者,可取含2g硫酸镁的溶液加于500ml葡萄糖溶液中,并适当补充钾盐、钙盐和磷盐,约2h滴完,使缺镁症状迅速好转,48-72h症状可完全消失。忌用25%-50%高浓度的硫酸镁静脉注射,否则有血压迅速下降、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的危险。10%硫酸镁溶液可供肌肉注射,每次10ml。患者如能进食亦可经口补充。对长期进食不足或行胃肠引流患者,可在输液中每日加入相当于1-2g硫酸镁的溶液,即可供给生理需要。对肾功能不正常的缺镁患者,补镁盐时要慎重,应于监测下进行。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对可能发生镁缺乏症的病人应及早预防,可给预防剂量每口每公斤体重0.1mmol。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