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abetic cardio-cerebral disease |
拚音 | TANGNIAOBINGXINNAOXUEGUANBINGBIA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代谢及营养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糖尿病易并发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引起脑、心、肾等脏器的慢性并发症,为目前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类型有:糖尿病高血压无肾病、糖尿病高血压伴肾病、收缩期高血压。 (1)糖尿病高血压无肾病:发病机制可能有二:①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于30-50岁增高。高血压可在糖尿病诊断以前或不久以后发生。②糖代谢异常与其所伴有的因素引起高血压及低肾素活性。糖尿病控制不好时。高血糖会合并高血容量。de Chatel R 等报告糖尿病病人体内钠总量增多。轻度血容量增多,长久以后可引起心输出量增多及高血压,这在糖尿病控制不好时尤其明显,因此可以解释有些病人同时有高血压及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 (2)糖尿病高血压伴肾病: (3)收缩期高血压:此病病因是大血管粥样硬化,失去弹性。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在中国及东方民族的病人中以脑血管意外较多见,西方国家中以冠心病较多见。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1、冠心病 Framingham 以糖尿病病人与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比较,增加冠心病发生率为:男性1.4倍,女性2.5倍;增加冠心病的病死率为:男性2.5倍,女性7倍。 2、高血压 糖尿病病人高血压发生率远比非糖尿病人为高。中国资料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为28.4%-48.1%。在所有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均比正常人高。 3、脑血管病 糖尿病病人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为非糖尿病病人的一倍以上,在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多见。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1、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病较早,且病情较重。糖尿病病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者,40%有不典型心绞痛,或在不典型部位,如背、中上腹及下颚等处出现疼痛。5%-10%的病人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只有恶心、呕吐、心衰,或只有原因不明的高血糖。糖尿病病人AMI 的病死率较高,常因并发心律紊乱、心源性休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且缓解后复发率较高所致。尤以女性更易患AMI。患者常同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末梢血管病变,有酮症酸中毒者预后差。若AMI发生前无糖尿病史,则患病时高血糖可能是由于原发性糖尿病,或仅是一种应激性高血糖。前者持续不能恢复,而后者只持续数日,不超过2周;在病情缓解、体力活动恢复正常时,若无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低于7.84mmol/L(140mg/dl),可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助确诊。 2、糖尿病高血压类型有:糖尿病高血压无肾病、糖尿病高血压伴肾病、收缩期高血压。 糖尿病的收缩期高血压有3种类型:①孤立的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低于正常或在正常低限。虽然脉压增宽,而平均压(收缩压及舒张压之和除2)正常或接近正常。②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正常,平均压增高。③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而脉压增宽,平均压亦增高。 3、脑血管病 病变特点以缺血性力多见。在脑梗死患者中,小动脉比主干病变为多见,且病变常是多发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比颈内动脉系统更多累及。患者可反覆出现中风,常合并假性球麻痹、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 |
体检 | |
电诊断 | 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可在较早期采用心电图测定R-R间期,或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心功能而确诊。少数病人有明显AMI临床表现,甚而猝死,而在尸检时只有心肌广泛微血管病变、灶性坏死及心肌纤维化,而无冠状动脉堵塞,则称糖尿病性心脏病或心肌病,亦可用超声心动图等查出。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1、冠心病 在急性期,原发性糖尿病及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相同。冠心病治疗以预防为主。肥胖者要减轻体重,积极治疗糖尿病及高血压,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有吸烟习惯者,必须戒烟。AMI治疗基本上与非糖尿病人相同。若原用口服降糖药治疗,而糖尿病控制良好者,可不必更改治疗方法。若有高血糖,则需用胰岛素治疗。已用胰岛素治疗者,常需增加用量以保持空腹血糖在8.4-11.2mmol/L(150-200mg/dm)。严格防止低血糖发生,因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动过速,增加心肌氧耗量及心律紊乱。如有心衰,可与非糖尿病人的治疗措施一样。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利尿剂如噻嗪类药及呋塞米(速尿)可使血糖增高。这可能与利尿剂所引起的低血钾有关,补钾对此有预防作用。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治疗者不会有此改变。若心绞痛频繁发作,则硝酸甘油的应用要十分谨慎,因为它可引起低血压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加重。普萘洛尔(心得安)会掩盖低血糖反应,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临床上有心衰者应避免使用。某些病人可用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容易并发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末梢血管病及脑血管意外,并使这些并发症发展增快。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肾病及视网膜病变也可伴有高血压(肾源性)且因高血压而病情加重。 2、高血压 (1)糖尿病高血压无肾病:治疗轻度高血压,可减轻体重及减少钠的摄取。如舒张压仍为11.9-13.9kPa,可用噻嗪类利尿剂或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从小量开始。若效果不明显可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另一种治疗方案是利用利尿剂,同时服甲基多巴250mg每日2次,可按病情增到每日2g,分次服;或利血平每口0.25mg;或可乐宁每日0.1-1mg,分次服。有的用哌唑嗪1mg,每日2次,渐增到每日15mg,分次服来代替交感神经抑制剂。若联合用药治疗,且各种药物已逐渐加量达2个月之久,效果仍不理想可加服肼屈嗪(肼苯哒嗪)25mg,每日2次,可按病情增到每日300mg,分次服。每2-4周检查一次卧及立位血压直到满意控制,以后改为每3-6个月复查一次。 (2)糖尿病高血压伴肾病:抗高血压治疗时要选用能逆转上述病理生理特点的药物。利尿剂的应用是必要的。在氮质血症以前及氮质血症早期,噻嗪类利尿剂可能有效,但在肾病进一步加重时,需用襻利尿剂治疗。呋塞米从20-40mg,每日2次开始,按病情可增到160mg,每日2次。注意防止血容量过度减少。由于这些病人往往有低醛固酮血症,使用贮K+的螺内酯(安体舒通)及氨苯蝶啶时应十分谨慎,治疗期内应常测血K+;有氮质血症时禁用。若单纯利尿剂的效果不显,可加服外周血管扩张剂。肼屈嗪有效,或用哌唑嗪1mg,每日2次,按病情可增到每日20mg,分次服。若仍不见效,可加服β受体阻滞剂。甲基多巴或可乐宁分次服可用以代替β受体阻滞剂。有时需联合使用利尿剂、米诺地尔(长压定)及β受体阻滞剂。对肾功能已有严重损害或有心绞痛者,血压急骤下降会使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并使肾功能损害加重,诱发脑血管意外或心肌梗死,有时引起少尿或无尿,因此对此类病人的降压治疗要谨慎。对轻微高血压者不必使用降压药,对显著高血压者可用降压灵、利血平等作用缓和的降压药,使血压缓慢下降,以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3)收缩期高血压:只有收缩压增高者治疗效果不显著,且血压下降后可能会引起脑及心脏供血不足,因此一般不考虑治疗。伴有舒张压增高者必须用降压药治疗,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甲基多巴,单独使用或与利尿剂合用。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心动过缓,并由于左心室舒张时间延长,会使收缩压上升。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