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diabetic hyperosmotic coma |
拚音 | TANGNIAOBINGGAOSHENXINGHUNMI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内分泌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diabetic hyperosmotic coma)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患者原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诱因作用下血糖急骤上升,促进糖代谢紊乱加重,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发生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原有动脉硬化使大脑皮质供血不足和缺氧,以致造成精神神经症状及昏迷。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发病诱因有感染、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口服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等)、饮服大量橘子水。严重的伤、颅内压增高脱水治疗、高浓度葡萄糖治疗等。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诱因促进糖代谢紊乱加重,血糖明显升高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于是细胞内液向外液转移,又因渗透性利尿使H2O、Na+、K+等从肾脏大量丢失,而水的丢失比电解质更多,在摄入量不能维持平衡时,势必导致细胞外液及内液的减少,发生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由于高渗性细胞内脱水,特别老年人,原有动脉硬化使大脑皮质供血不足和缺氧,以致造成精神神经症状及昏迷。本病患者原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诱因作用下血糖急骤上升,但少量胰岛素的分泌已足以抑制脂肪大量分解,故不出现或仅有轻度酮症。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诊断标准: 1979年全国第一次糖尿病研究专题会议(于兰州)制订 1.症状 (1)前驱期:乏力、口渴、多饮、多尿、厌食、恶心、呕吐等。 (2)昏迷期:神志模糊、嗜睡、烦躁、精神失常及昏迷,常伴显著脱水,可有低血压及休克,抽搐,偏瘫,巴彬斯基征阳性。 2.血糖>600mg;3.血钠>150mEg/L; 4.血浆渗透压>350mOsm/kg; 5.血酮及尿酮阴性或弱阳性。 |
西医诊断依据 | 除症状外,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为:①血糖>33.3mmol/L(600mg/dl)。②血钠>145mmol/L(145mEq/L),③血浆渗透压>35OmOsm/L。 |
发病 | 起病较慢,常被诱发本病的疾病或伴随症状所掩蔽,以致漏诊或误诊。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起病时常先有多尿、多饮,可伴发热,多食不明显,甚至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导致严重失水,血压下降,以至休克。可有明显脱水征。病人表情淡漠,进行性嗜睡,渐入昏迷状态。常可伴有全身或灶性神经症状,如失语症、偏瘫、眼球震颤、斜视,以及灶性或全身性癫痫样发作;反射常消失,前庭功能障碍,有时有幻觉。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①血糖>33.3mmol/L(600mg/dl)。②血钠>145mmol/L(145mEq/L),③血浆渗透压>35OmOsm/L。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鉴别诊断:本病须与酮症酸中毒及多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相鉴别;有高热、休克、昏迷者应与感染性休克、脑炎鉴别;有抽搐者还须除外癫痫及脑血管意外。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治愈:临床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消失,失水纠正、血压正常,神志恢复;高血糖明显改善,血浆渗透压、血钠、钾、尿素氮正常。 |
预后 | 病死率高达40%-70%。 |
并发症 | 本病易于并发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伴心肌梗死。心律紊乱等并发症。 |
西医治疗 | 应强调防止各种诱发因素。如已发生者应积极抢救,措施如下:①目前一般认为无休克而渗透压明显增高者应给0.45%-0.6%低渗盐水;但如有休克者给生理盐水和胶体溶液,以便较快扩张微循环而补充血容量,使血压及微循环迅速纠正。补液须视失水程度而定,如失水严重可分2-3d内逐渐补足,不宜太快大多。以免发生脑水肿、肺水肿。静脉滴速须视全身心血管及脑血管情况、血压、心脉率、尿量、血浆渗透压、电解质、血糖浓度及年龄等因素而定。第一日可补估计失水总量的一半左右。初治第1-2h中可补液1-2L快速静滴,继以每2-4h补1L但必须根据病情酌情处理。当血糖降到13.9mmol/L(250mg/dl)时才可开始静滴5%葡萄糖水,同时输入钾盐。如渗透压>380mOsm/L时可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②胰岛素:首剂可给20U静注或肌注,随即按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用0.1U静滴,每隔2-4h经测血糖,当下降到13.9mmol/L(250mg/dl)时暂停胰岛素治疗。③治疗诱因及伴随症:积极及早治疗诱因和伴随症为抢救本症关键之一,必须注意。④昏迷病人护理及各种对症治疗。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