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感染与糖尿病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nfection and diabetes
拚音 GANRANYUTANGNIAOBI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糖尿病病人,特别是有微血管病变者,感染是一个重大问题。高血糖,特别是酮症或酮症酸中毒(DKA)可以降低病人对感染的防御能力,表现在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和杀菌能力降低,以及白细胞向感染方向移动减慢等。白细胞向感染方向移动减慢的现象若由高血糖所引起,则于高血糖被控制后可以逆转;但若是由DKA 所引起的,则是不可逆的。有人报告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这种移动减慢现象是有遗传性的,在糖尿病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可以发现。另外,患者的毛细血管有基底膜增厚,白细胞不易通过,不利于感染的控制。高血糖有利于革兰阳性菌繁殖,而当血糖>22.4mmol/L(400mg/dl)时,革兰阴性菌生长受到抑制。在高血糖失控制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显著增快。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1、泌尿道感染 DKA时的导尿及神经性膀胱所引起的尿贮留都可以导致细菌尿。糖尿病中女阴部白色念珠菌病多见,且这种病人的阴道口容易有革兰阴性菌繁殖,常成为泌尿道感染的病菌来源。 2、肺部感染 流行性感冒对糖尿病病人常是一种威胁,有的可引起死亡。 3、真菌感染 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如皮肤擦烂、女阴炎、阴道炎及口角炎等。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1、泌尿道感染 细菌尿的发生率在女性糖尿病病人比非糖尿病病人为高,而在男病人无此区别。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细菌尿发生率与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泌尿道感染
糖尿病病人可有菌尿(>10万/ml)而无症状,但Joslin 临床报告糖尿病病人有尿频及尿痛症状者,约有一半无明显菌尿,后者的2/3病人已有脓尿(每立方毫米有≥8个白细胞);在有脓尿的病人中,虽然排出的尿中细菌计数不高,而膀胱尿中已有细菌,或有沙眼衣原体感染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1、泌尿道感染
采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在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中,糖尿病病人与非糖尿病病人基本上相同。近来对胱肌炎趋向于用短程疗法,或一次大剂量治疗,如一次用阿莫西林3g。若感染局限于泌尿道下段,则效果良好。若用对细菌敏感药物而短程治疗不见效,则须考虑长程(4周)治疗。为了减少或防止复发,于急性发作缓解后,每日一次给予小剂量抗生素5-12月。可用TMP、氨苄西林、羟苄西林,及呋喃妥因(呋喃dan啶)等。若除有上述泌尿道感染表现外,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应考虑肾盂肾炎,此时不能采用短程疗法。糖尿病病人尚须注意是否有肾乳头坏死。此症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肾绞痛以及急速进展的氮质血症,有时在尿中可见到肾乳头腐肉排出。气肿性膀胱炎几乎只见于糖尿病病人有肾盂肾炎者,X线检查可见在膀胱壁或肾实质有气体,常见的病菌为肠产气菌或大肠杆菌。
2、肺部感染
流行性感冒可以每年秋季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若接种较晚,在流行期可服用金刚烷胺两周。如患病初48h内,治以金刚烷胺5d,剂量为每日200mg。可使病情显著减轻。近年来糖尿病病人已不比非糖尿病病人更易得肺结核,但若激发肺结核,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多见于下叶,应严格控制糖尿病与积极抗结核治疗。
3、真菌感染
治疗可用克霉唑、双氨苯咪唑及制霉菌素。也易发生白色念珠菌膀胱炎,可能与留置导尿管有关,病菌从阴部或会阴引进。治疗可用两性霉素冲洗,用三通导尿管,每日4次,每次滴注10mg,共治疗数日。若白色念珠菌尿持续存在,或得病前未导尿,可口服氟尿嘧啶,在有肾功能衰竭者应慎用。白霉菌病多见于失控制的糖尿病病人及酮症酸中毒病人中,此种细菌可以致病,侵犯鼻甲骨及鼻窦,使组织形成黑色梗死坏死。随后可沿着血管通道伸展至眼眶后组织及大脑,引起眼肌麻痹、头痛、发热、昏睡,甚至昏迷及其他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此病的病死率高,但有的病人可由于积极治疗糖尿病及应用两性霉素而得救。
4、糖尿病合并感染时的胰岛素治疗
如急性感染较重,应采用结晶胰岛素治疗。每6h进食碳水化合物或静脉滴注葡萄糖50g。食物中蛋白质约有50%、脂肪约有10%在体内可转变成糖,应计算在内 。每6h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次,所用剂量根据病情轻重、原先用药量、控制情况及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而定。随血糖、尿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元灵散(《寿世保元》卷五)
 形诊
 脾失健运
 枣肉丸(《朱氏集验方》卷六。)
 芒消汤(《外台》卷三十引《延年秘录》。)
 解肌败毒饮(《玉案》卷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