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低镁血症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hypomagnesemia
拚音 DIMEIXUEZHENG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代谢及营养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正常血清Mg2+浓度为0.7-1.25mmol/L平均1.0mmol/L。当低于0.75mmol/L称为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Mg2+主要贮藏于细胞内,其含量仅次于K+,为细胞内第二重要阳离子。血镁仅及总镁量的0.5%-1%,故血镁浓度未必反映镁总量,更不反映细胞内Mg2+的含量;细胞缺镁,血镁可正常;血镁过低,细胞内镁可正常。但在临床实践中,测血清镁仍可大致反映Mg2+缺失或过多。如有可疑,应测红细胞中镁及尿中排泄量,以鉴定是否缺镁。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正常成人肾脏有良好保Mg2+功能,但在下列情况下可发生Mg2+缺乏。①摄入不足:由于镁盐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花生等硬壳果类、谷类、肉类等,因此由于进食不足者罕见,正常人低镁饮食亦不足以发生本症。仅在长期禁食、厌食者中方可能。②消化、吸收不良,失镁过多:见于恶心、呕吐、长期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广泛肠切除后、肠胆胰屡、慢性胰腺炎伴腹泻、急性胰腺炎伴Mg2+与脂肪酸结合皂化成脂肪酸镁而影响其吸收。蛋白质一热量营养不良(Kwashiorker病)、脂肪痢、乙醇肝硬化等患者也可出现低镁血症。③尿路失镁:见于多种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硬化症、肾盂积水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引起的多尿失镁。多种利尿剂包括噻嗪类、汞利尿剂等可致失镁,多种内分泌病包括原发和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减迟(手术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维生素D治疗及原因不明性尿钙过多及失盐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可出现低镁血症。④透析失镁:尿毒症等疾患中使用大量无Mg2+透析液进行各种透析疗法时可发生本症。⑤其他:急性乙醇中毒心力衰竭及大量泌乳等也是本症原因之一。许多疾病中缺镁或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属复合性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Mg2+、K+从细胞内逸出,血镁可增多,引起尿路失钾、失镁,胰岛素补液等治疗后K+迅速转入细胞内并增加排泄而诱发本症。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有时诊断本症较困难,血镁偏低未必反映缺镁。且失镁时常同时失钾、失钙,故必须分析病史及病情有否缺镁可能,如长期腹泻、吸收不良、长期多尿、失镁较多等。其次是有手足搐搦等而投以钙盐无效且血钙正常者可疑及本症。血镁<0.75mmol/L,虽不肯定但属支持此症诊断,尿镁可<1.5mmol/24h(即36mg/24h)者亦有利于诊断。可疑时可试给于10%的MgSO4 20-30ml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1-2h,如有症状好转者亦可辅助诊断。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Mg2+是细胞内第二重要阳离子,与许多生理功能有关,对心血管及神经肌肉系统有抑制作用,故缺乏时神经肌肉及心肌的应激性增强,临床上呈神经肌肉系和心血管系两组征群。①神经肌肉系表现:以肌肉震颤、手足搐搦、反射亢进最为常见,上肢尤明显。叩击耳前面神经可引起同侧口角或鼻翼抽搐。重者面肌抽搐称Chvostek征阳性。将血压计橡皮气囊束于上臂,充气达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以阻断静脉回流3min可诱发同侧手臂搐搦症和Trousseau征阳性。凡此与缺钙相似,但以钙盐治疗无效,必须补镁盐才有效。有时划跖反应呈阳性。听觉、视觉有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幻觉谵妄、精神失常、定向力丧失,甚至惊厥、昏迷等。②心血管系表现: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为常见。有时呈心室性早搏及(或)心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时发生心室颤动。早期血压可增高,约占半数,于手足搐搦时更明显。四肢常厥冷呈青紫色,自觉麻痛。严重心血管征出现于低血镁达0.25-0.35mmol/L时,缺镁无典型心电图表现,可能与低钾、低钙相并存,但与钙钾缺失不同而呈S-T段下降,T波倒置(心前区导联)、P-R间期可缩短,而低钙者以Q-T间期缩短为主,尚可见心律不齐。必要时须赖以血镁、钙、钾的测定而作出鉴别。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治疗方面一般视病情轻重缓急采用肌肉或静脉补镁盐法,对慢性缺镁而肠道吸收功能正常者也可采用口服氧化镁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透析、补液和利尿时应注意及时补充Mg2+的丢失。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芎藭汤(《圣济总录》卷九)
 桂附止带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尿路感染,盆腔炎,怎么办?
 赤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皂荚丸(《圣惠》卷四十九。)
 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