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pophosphatemia
|
拚音 |
DILINXUEZHENG
|
别名 |
低血磷症,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代谢及营养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正常成人血清无机磷浓度为1-1.5mmol/L(34.5mg/dl)。小儿为1.3-2.3mmol/L(4-7mg/dl),一般在1.75mmol/L(5.5mg/dl)以下,婴儿可达2.3mmol/L(7mg/dl)。当血磷低于1mmol/L(3.0mg/dl)时称低磷血症(hypophosphatemia),又称低血磷症。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临床上引起本症的常见原因有:①摄入不足:磷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故单纯由于摄入不足者罕见,仅见于长期禁食,或有厌食、恶心呕吐,或因吸收不良,或因进食碱性药物影响肠道吸收所致。②失磷过多:见于尿路失磷,如长期服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尤其是近曲小管性者)、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透析失磷、痛风及肿瘤释放甲状旁腺样激紊引起的尿路失磷等。③转移入细胞:常见于静脉输注葡萄糖盐水后磷随糖入细胞,或由于碱中毒、肝病、败血症、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病,亦可见于妊娠期或性激素治疗、邻苯二酚胺治疗等。正常人餐后血磷可降低0.08mmol/L(0.25mg/dl)。④复合性原因:有维生素D缺乏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酒精中毒等。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主要临床表现有肌力软弱、感觉异常、反射减低、肌肉震颤(意识性)、神经传导异常、脑电图及肌电图异常。严重时有麻痹、共济失调,甚至昏迷。慢性病者呈红细胞携氧功能减退(由于2,3-二磷酸甘油酸减少)、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血小板寿命缩短、凝血收缩减低。缺氧严重时可影响肝功能并导致肝性脑病。骨软化及骨关节病常见。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防治以针对病因为主。禁食病人补液时应注意磷含量的改变;长期吸收不良者应补充维生素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须注意适当补充磷缓冲液。磷缓冲液成分为K2HPO4 2g及KH2PO4 0.4g加于1 L蒸馏水中。每次静滴约16.2mmol,补磷后可加速2,3-二磷酸甘油酸恢复正常。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