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hyperthyroidism with pregnancy |
拚音 | JIAKANGHEBINGRENCHEN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内分泌系统疾病,妊娠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患甲亢的妇女常有月经紊乱和性欲减退,但仍可受孕。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甲亢合并妊娠。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妊娠妇女。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在妊娠妇女中,甲亢的发生率约为2/1000。 |
发病机理 |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妊娠伴甲亢的诊断标准较单纯甲亢有所不同,一般根据血清TT4超过167.31nmol/L (13μg/dl),TT3在3.54nmol/L(230ng/dl)以上,125 I-T3树脂摄取率正常为诊断依据,但最理想的是测定不受TBG影响的甲状腺功能试验,如测定游离T3或T4、有效甲状腺素比值等,结果均可高于正常。不可使用各种入母体的放射性碘。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正常妊娠时,由于代谢率升高,雌激素等增多,有些表现酷似甲亢,如心率增速每分钟可达100次左右,甲状腺增大,基础代谢率(BMR)在妊娠3个月后较正常增加约20%左右,甲状腺131I摄取率也增高。此外由于妊娠时血循环中雌激素浓度增高,引起血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增高,影响了血浆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结果,故血浆蛋白结合碘(PBI)或总甲状腺素(TT4)、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也较非妊娠正常人增高,PBI可达正常时的一倍,凡此均易与甲亢混淆。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血清TT4超过167.31nmol/L (13μg/dl),TT3在3.54nmol/L(230ng/dl)以上,125 I-T3树脂摄取率正常,游离T3或T4、有效甲状腺素比值,结果均可高于正常。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甲亢和妊娠可相互影响,甲亢可引起早产、流产、妊娠毒血症及死胎等,而妊娠则可进一步加重甲亢时的心脏负荷,但并不加重甲亢病情。 在选择治疗方案和用药时,须按妊娠时母体和胎儿的特点和两者的关系认真考虑,既能控制甲亢,又能使胎儿得到正常发育。由于怀孕12-14周后胎儿甲状腺已有摄碘和合成激素的功能,也能对促甲状腺激素(TSH)起反应,故放射性核素碘治疗或诊断均属严禁之例。甲亢伴妊娠时一般不作人工流产,在早期和晚期时也不宜作手术治疗,以抗甲状腺药物疗法比较合适而安全。 抗甲状腺药物使用时,原则上应使甲亢得到理想控制,但不可要求将BMR或血清总T4或PBI控制在完全正常(非妊娠时)的水平,而宜调节在上述正常妊娠时中度增高的水平,以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和流产。抗甲状腺药物是妊娠合并甲亢的首选药物,但又可自由通过胎盘组织,抑制胎儿甲状腺的发育和合成甲状腺激素,引起胎儿TSH的反馈增高,刺激胎儿甲状腺肿大,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故应尽量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尤其在分娩前2个月用药剂量不宜过大。如每日接受丙硫氧嘧啶的剂量在100mg左右则新生儿很少发生甲状腺肿。此组药物也可自乳汁分泌,故产妇分娩后如继续服用,不可授乳。在抗甲状腺药物中,丙硫氧嘧啶可阻滞T4变为T3,能较快地控制甲亢,故在妊娠合并甲亢时为首选药。开始时每日服用300mg,以后尽快调节至最小有效剂量。有人建议加用小量甲状腺索以防止小儿甲状腺肿和发生甲减,但如母体无甲减,似无必要。对此尚有争论。 碘化物也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故若孕妇须手术治疗,应作快速准备,以减少对胎儿的影响,手术后每日补充T4,以防止甲减或流产。普萘洛尔(心得安)会增加子宫活动和延迟宫颈扩张,故在妊娠时宜慎用。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