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英文) |
chyloperitoneum
|
拚音 |
RUMIFU
|
别名 |
|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
|
西医病名定义 |
乳糜腹系指淋巴液流入腹腔形成乳糜性腹水。本病不多见。
|
中医释名 |
|
西医病因 |
在成人,病因以肿瘤和炎症为多,创伤次之。在儿童,多由先天性因素引起。
|
中医病因 |
|
季节 |
|
地区 |
|
人群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
强度与传播 |
|
发病率 |
|
发病机理 |
腹内淋巴肉瘤、胰癌、卵巢癌、胸内肿瘤均可因直接浸润或转移而引起较大的淋巴管道梗阻。梗阻处多在乳糜池区,其次在纵隔胸导管处。梗阻的近侧淋巴管扩大,瓣膜失效,以致乳糜液倒流,管内压力增加,壁薄的管道易受损伤而破裂,造成乳糜腹。腹内淋巴结结核压迫或侵蚀淋巴管道,也是乳糜腹的常见原因。闭合性和开放性腹部伤、腹部手术中的误伤,都可伤及较大的淋巴管道,导致乳糜外溢。腹内淋巴管道的先天性变异、出现与腹腔相接的交通支或囊样扩张破裂,也可产生乳糜腹。有少数原因不明,术中也找不到漏乳糜的部位。
|
中医病机 |
|
病理 |
腹水呈乳白色,脂质多,较粘稠,每100ml含脂肪量可达0.4—4.0g.蛋白质含量平均约为3.5—4.5g,比重为1.012—1.020,镜下见大量脂肪滴,细胞很少。淋巴瘤病人中有时也偶有腹水略呈乳白色,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一些肿瘤细胞、纤维微屑,但无脂肪滴,被称为假性乳糜腹。
|
病理生理 |
|
中医诊断标准 |
|
中医诊断 |
|
西医诊断标准 |
|
西医诊断依据 |
腹腔穿刺是发现和确诊乳糜腹的简单方法。淋巴管造影可以发现髂区和脊柱旁的淋巴管道有受压、梗阻、扩张或变异现象。
|
发病 |
|
病史 |
|
症状 |
|
体征 |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的症状,其次为原发病的症状。病程大多缓慢,偶有以急腹症开始。下肢由于乳糜液返流可出现淋巴性水肿。也可以同时存在乳糜胸和乳糜尿。
|
体检 |
|
电诊断 |
|
影像诊断 |
|
实验室诊断 |
|
血液 |
|
尿 |
|
粪便 |
|
脑脊液 |
|
其他诊断 |
|
免疫学 |
|
组织学检验 |
|
西医鉴别诊断 |
|
中医类证鉴别 |
|
疗效评定标准 |
|
预后 |
预后随病因而异。
|
并发症 |
|
西医治疗 |
除很少数病例的病灶局限,能发现漏洞而可予以缝闭外,手术治疗的效果不佳。由淋巴结结核所致者,应积极采用抗结核治疗。对合并有乳糜腹的淋巴肉瘤或霍奇金病,放射治疗有时有效。继发于外伤的乳糜腹可能逐渐自愈,一般不需手术处理。有人认为对乳糜腹采用低脂饮食,并以中链三酸甘油酯代替日常食用的脂肪,可改善症状。亦有应用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LeVeen管)治疗乳糜腹,获得较好效果的报道。
|
中医治疗 |
|
中药 |
|
针灸 |
|
推拿按摩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
护理 |
|
康复 |
|
预防 |
|
历史考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