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疾病诊疗 > 正文
肠梗阻
来源:医学全在线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疾病名称(英文) ileus
拚音 CHANGGENGZU
别名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腹部外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障碍的统称,是外科的常见病症。
中医释名
西医病因 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很多,按其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三类: ①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肠腔狭小而使肠内容通过障碍。②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反射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而致肠管痉挛或肠蠕动丧失,又分别称为痉挛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前者多见于情绪波动、内分泌功能紊乱、肠道炎症、中毒或食物过敏患者,后者则多发生在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之后, ③缺血性肠梗阻:有肠系膜动脉栓塞和静脉血栓形成两种,使肠管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 此外,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按梗阻的部位,分为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未段和结肠)肠梗阻;按梗阻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按发展过程的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病理
病理生理 肠梗阻的病因很多,但其病理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以机械性肠梗阻为例,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显示扩张,梗阻愈趋完全,部位愈低,时间愈长,扩长愈明显,肠腔内积气积液,这是造成膨胀的主要原因。其70%的气体是咽下的空气,30%是来自血液弥散和肠内细菌发酵;肠腔内积液主要是消化液分泌增加和吸收障碍所致。梗阻部位以下的肠管则变细,内容空虚。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肠管扩张变薄,如有血运障碍,粘膜有溃疡和坏死;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时,肠壁往往因肠蠕动增强而肌层肥大增厚,在腹部体表呈现肠型和蠕动波。为了克服内容物通过障碍,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蠕动增强,表现为阵发性绞痛,伴肠鸣音亢进。早期出现的呕吐属反射性,随着病情进展,呕吐频繁、呕吐物性质以及与其他症状之间的关系,则在不同的肠梗阻有所差异。如高位小肠梗阻的呕吐频繁,吐出物主要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稀薄而无粪臭味;低位小肠梗阻的呕吐出现较晚,吐出物为小肠内容,粘稠且有臭味。由于不能进食和频繁呕吐,胃肠液大量丢失,导致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肠管过度膨胀,则影响肠壁血液回流,肠壁水肿和血浆外渗更使体液大量丧失。肠管发生绞窄时,先有静脉淤血,继而动脉血运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并有血性渗出液外溢至肠腔和腹膜腔。最后肠管可因缺血坏死而溃疡穿孔。由于组织缺血缺氧以及腹腔渗出物的刺激,绞窄性肠梗阻的腹痛转为持续性,并有腹膜炎证象。肠梗阻的全身病变主要是由于液体和电解质丢失、毒素的吸收、感染所致。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可因毒血症、中毒性休克、急性肾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死亡。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肠梗阻诊断标准:
1.多数发病急,呈阵发性腹绞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便和肛门排气。
2.体征:①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时,腹部膨隆,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常有局限性压痛,一般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阵发性亢进或有气过水声;②麻痹性肠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炎症或外伤后,常有满腹膨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③一旦发生狭窄性肠梗阻时,腹绞痛厉害,并出现腹部压痛及腹膜刺激征,可能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严重时出现脉速弱,血压下降,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有中毒性休克症状。
3.白细胞计数增多,严重时伴发热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4.X线检查见腹胀气及多个气液平面。
西医诊断依据 凡具有腹痛、腹胀和呕吐者,要考虑肠梗阻的可能。还要查明肠梗阻的原因。要结合病人年龄、病史、体征及X线检查进行全面分析。新生儿肠梗阻多为先天性畸形所致;2岁以下幼儿以肠套叠为多见;蛔虫病常发地区的儿童要考虑到蛔虫引起的肠堵塞(见“肠堵塞”条);有腹腔炎症或手术史者应考虑到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腹外疝患者出现肠梗阻时应想到嵌顿或绞窄疝的可能。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在机械性肠梗阻,腹痛呈阵发性,伴肠鸣音高亢,或呈气过水音和金属音;在麻痹性肠梗阻,临床表现以腹胀为主,无绞痛,腹胀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腹胀不明显;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晚,腹胀明显。停止排便排气是完全性肠梗阻的特征,出现肠绞窄时,腹痛剧烈,呈持续性,有腹膜刺激征象,或有固定的局部压痛和反跳痛,或可扪及单个胀大的肠襻,同时可见体温、脉率上升的趋势。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X线腹部透视或平片有助于诊断,如发现肠管充气胀大,有液平面,即表示有肠梗阻存在,机械性肠梗阻时充气与胀大的肠管仅限于梗阻以上部分;麻痹性肠梗阻时则可见胃肠道包括结肠普遍胀气,出现孤立的胀气肠襻,腹膜腔或肠襻间有积液,可能有绞窄的存在。
实验室诊断
血液 有腹膜刺激症时血白细胞计数有上升的趋势。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
(1)临床症状消失,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并排气、排便。
(2)X线检查或钡餐造影无异常发现,肠腔内无积气、积液。
2.有效
(1)临床症状缓解。
(2)X线检查或钡餐造影,仍见肠腔内有气液平面。
3.无效
(1)临床症状不见减轻或有所加重,或出现腹膜刺激征。
(2)X线征象较治疗前无变化。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中药
针灸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应矫正因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根据血浆钾、钠、氯和血气分析结果输入适当的液体和电解质溶液,注意酸碱平衡。对因血运障碍而失血的患者,应补充血浆或全血,以扩充血容量。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减轻腹胀,吸出肠管内积液,改善肠管的血运,减轻全身中毒症状。需要手术时,胃肠减压可作为术前准备。
基本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疗法两大类。非手术治疗适用于动力性肠梗阻,蛔虫、异物及粪便引起的堵塞性肠梗阻。治疗措施有针刺、中药(通里攻下为主,辅以理气开郁和活血化瘀)和抗痉挛药物等。早期手术适用于缺血性、绞窄性和完全性肠梗阻。如不完全性或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经胃肠减压等措施病情不见好转或继续加重者,需要转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应争取解除梗阻的原因,如分解粘连、取出异物、切除狭窄的肠段等。如不能解除梗阻原因,可在梗阻近、远侧肠襻间作旁路手术。如肠管确己坏死,应予切除。要注意感染、毒血症和休克的防治。
护理
康复
预防
历史考证
相关文章
 诸病源候论 水肿病诸候 上课笔记
 二黄丸(《普济方》卷三十八引《肘后方》)
 薏苡仁
 现代疾病防治
 瞿麦饮(《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葳蕤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